繁体   简体  

存款、提款

(刊登於《傳書》20116月號)

  張逸萍

 

 今天教會內外的婚姻訓練,常提到婚姻專家、心理學教授葛特蒙(John Gottman)根據「社會交換理論」發展而來的「存款、提款」。「存款」就是向對方表達欣賞、稱讚和愛意;「提款」就是言語或行為上傷害了對方。葛特蒙經多年的調查和研究說:「存款」和「提款」的比率如果大於五比一,婚姻不會出現太大問題。

讓我們從聖經的角度,來細看這個理論。

 

為愛願意吃虧


社會交換理論說:你對我好,我自然對你好;你若對我不好,我為甚麼還對你好。耶穌卻吩咐我們「愛仇敵」:「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嗎?」(太五46)夫婦若常彼此計較「你必須對我好,否則我為甚麼對你好?」那就永無寧日了。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可見夫婦爭執,都有自己的立場和看法。倘將愛仇敵的教導用在夫婦關係上,有人願意為愛「吃虧」,就自然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保羅曾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為甚麼不情願受欺呢?為甚麼不情願吃虧呢?」(林前六7

葛特蒙把存款和提款比率定於「五比一」,也算是幫助夫婦相處的好方法。可是聖經說:「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羅十三8)。既然保羅教導我們不要虧負人,要以愛相待,所以,夫婦要看重的,是已否盡上愛的責任,又哪會去計算存款五分,提款一分呢?

若明白聖經的教導,妻子就不會說:「老公天天遲歸,他已經有五天沒有給我存款,今天我可以破口大罵一次,五比一嘛。」反之,她會說:「這幾天他辛勤工作,我也忙著自己的事冷落了他,我『存款』不足,今天應該對他更體貼,補償自己的虧欠。」

 

保守己心


葛特蒙又說,「批評、輕蔑」(提款)都是婚姻殺手。人為甚麼會「批評、輕蔑」?這都是從內心開始的。耶穌說:「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十二34)試想,夫婦吵架通常不是一天內的事,彼此間已有不少積怨或舊帳,例如:早已不滿意對方的花錢習慣或家人等等。日積月累,衝突漸漸變得無可避免。說到由心開始,舊約的智者說出了箇中奧妙:「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所以聖經說:「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弗四31)。神更進一步要求「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弗四32)可惜世俗人士不明白。

 

結出聖靈果子


最後,夫婦從爭吵,升級至大打出手或離婚,除了沒有清理內心苦毒之外,另一原因是控制不了怒氣。憤怒怎能控制呢?保羅在加拉太書提出要結節制的果子(參加五22-23)。世俗理論有許多教導人控制怒氣的方法,卻沒有由心發出的力量,難以持久。而這股力量,只有神才能賜予。

一般人看「存款、提款」理論是好的,因為它勸人要欣賞、稱讚和愛配偶,避免婚姻破裂。然而,與聖經愛與保守己心的教導比較,就顯得矮了一截。

 

 

分享於: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187693218089188

 

 

回「生活中的真真假假」主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