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甚麼需要?
(刊登於《傳書》2007年10月)
張逸萍
人生有甚麼需要?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鼻祖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著名理論,說人一生有幾個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感、歸屬感、成就感...
...還有「自我實現」。這就是需要層次(Need-hierarchy
theory)。
將之作層次分類時,這理論說人生四個基本需要的層次是:1.生理上的需要,如食物;2.安全感、被愛和歸屬感;3.自尊/自信(
Self-Esteem);4.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很合常理,是不?
馬斯洛坦白承認,顛峰經歷和神秘經歷基本上是一樣的。他解釋說:「理性主義者視顛峰經歷為靈異之事」3,「在神秘經歷或作顛峰經歷之下可以得到很多靈感。」4可見所謂自我實現就是:人利用靈異能力獲得靈感創意,或表現突然提昇了。
人本主義心理學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和新紀元運動的結合,有目共睹,馬斯洛的自我實現,也成為人類潛能運動(
Human Potential Movement)的基礎,所以我們常見新紀元圈子常有各樣以靈異能力發展潛能的訓練。例如:在催眠術下創作(藝術、文學或科學)、藉著冥想(或者任何進入冥想狀態的技術)提升表現(運動、商業等)、回溯前生以尋找心理或身體毛病的根源、瑜伽或氣功治病、學習各種類似冥想的技術以鬆弛身心等。非常有趣,這四層基本需要和主耶穌在曠野所受的試探(太四1~11)很相似。第一個試探(石頭變食物),相似於第一和第二層需要。但耶穌卻回答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祂在別處又說:「不要憂慮,說,喫甚麼、喝甚麼、穿甚麼...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1~33)。所以,我們若信靠神,就不用為這兩層需要擔心。
如果耶穌從殿頂跳下(第二個試探)而不受傷害,那麼,當時的猶太人就算不馬上承認衪是神,也定會十分尊敬衪,於是耶穌的第三層基本需要(自尊、被尊敬)就可得到滿足了。但耶穌卻回答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可見耶穌認為這不是換取別人尊敬之途。
至於最後一個試探(跪拜魔鬼換取萬國榮華),正是第四層基本需要—以靈異能力達成功(自我實現和顛峰經歷),耶穌卻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祂。」因此,這是萬不能嘗試之事!
聖經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十六26)這才是人的基本需要!世俗思想有時聽似有道理,若細想,卻與聖經真理大相徑庭。
分享於:http://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14509655901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