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從聖經看「臨床障礙」

張逸萍

 

 

 

相信你聽過老人癡呆症、精神分裂、抑鬱障礙、ADHDPTSD、強迫症、厭食症等名字,對嗎?這些名字叫人感到好奇、神秘、高深莫測。原來它們都是「心理障礙」(Psychological disorder)的名字,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所編入的症狀。《DSM》將精神心理問題分為五個軸(種類),第一軸(Axis I)叫做「臨床障礙」(Clinical Disorders),其實除了「人格障礙」(Personality Disorder)之外,其他的,例如上邊所列舉的,都包括在這個軸裏。所謂臨床障礙都是一些不正常的表現,且能引起顯著的損害。 

     
 

請參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列舉DSM-4DSM-5的重要分別,還有DSM-5的精神障礙分類。

 
     
 

認識臨床障礙 

下面是主要的臨床障礙。因《DSM》在演進之中,而且國內的標準和海外的,偶爾稍有差異,所以下面是概括性的簡單介紹。[a] 

 

(一)通常在嬰兒、兒童或少年期首次診斷的障礙 

1)精神發育遲緩(Mental Retardation——智力比一般水平顯著較低、適應功能(如言語交流、自我照料、學習和技能等等)有缺陷或缺損。  

2)自閉症(Autism——社會交往缺損,如缺乏社交或感情的相互關係、言語交流缺損、沉湎于某刻板的興趣、刻板重複的行為等等。 

3)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主要特征是不專心、多動和沖動造成遵守規則困難或維持一定表現困難。 

4 )品行障礙(Conduct Disorders——侵犯他人基本權利或違犯社會準則,例如﹕威脅恐嚇他人、毆鬥、虐待他人、偷竊、撒謊、逃學等等。

 

 (二)譫妄、癡呆、遺忘等認知障礙

 1)譫妄(Delirium——意識障礙(即對環境認識的清晰度降低)、記憶缺陷、或知覺障礙。

 2)癡呆(Dementia——如老年癡呆症(Alzheimer),記憶缺損,認知障礙,如語言障礙、不能執行動作等等。

 3)遺忘(Amnestic Disorder——記憶缺損,難於學習新信息,或難於回憶曾學到的信息。

 

 (三)與物質有關的精神障礙(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

 這些影響精神的物質包括酒精、大麻、可加因、尼古丁、鎮靜劑等等。

 1)物質依賴(Substance dependence——適應不良地應用某種物質。需要明顯增加劑量才能達到所需效應,花了不少時間才能獲得該物質,願意戒掉但失敗,由於應用該物質,放棄或減少了不少重要的社交、職業、或娛樂活動。

 2)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適應不良地應用某種物質。由於多次應用某種物質而導致工作、學業、或家庭的失敗,發生法律問題,產生人際問題,如與人打架。

 

(四)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症狀是(1)妄想;(2)幻覺;(3)言語紊亂; (4)明顯的紊亂或緊張行為;(5)陰性症狀,即情感平淡、言語貧乏、或意志減退。其中以妄想和幻覺最為典型。 

 

(五)心境障礙(Mood disorders 

明顯突出而持續的抑鬱心境,或對所有(或幾乎所有)活動的興趣明顯減退,影響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其中包括﹕ 

1)重性抑鬱障礙(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連續一段時間的嚴重抑鬱,體重減輕、失眠、不能專心等等。而且可能導至自殺。 

2)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雙相障礙)—— 很突出的躁狂和抑鬱症狀混合或迅速交替(如在數小時內)為特徵,至少持續一段時間。〔躁狂(Mania)即患者心境高揚,興高彩烈,容易激怒。〕 

 

(六)焦慮障礙(Anxiety disorder 

焦慮是主要症狀,通常包括﹕ 

1)廣泛性焦慮障礙(General Anxiety disorder——對於不少事件和活動,如工作或學習,呈現過分的焦慮和擔心,以至坐站不安、肌肉緊張、睡眠障礙等。 

2)驚恐障礙(Panic disorder——特徵是嚴重焦慮(驚恐)的反複發作,有不可預測性。症狀因人而異,但突然發生的心悸、腳痛、哽咽感、頭昏是常見的。 

3)恐懼症(Phobias——對特定對象、活動或情境,持續及不合理的恐懼,即使想到他們所怕的事物和情境,也會恐懼。其中有多種,例如﹕廣場恐怖、社交恐怖、特殊恐怖症等等。 

4)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簡稱PTSD——這是對異乎尋常的威脅性或災難性事件(如天災、戰爭、目睹他人慘死等)的延遲的和或延長的反應,不斷地闖入回憶。   

5)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簡稱OCD——思想、沖動意念、或想象,會反複或持久地很不合適地闖入頭腦;或者不得不進行的反複行為(例如洗手、排次序、核對)。  

 

(七)軀體型精神障礙(Somatoform disorders 

分類頗多,其中常見﹕ 

1)心身症(Psychosomatic disorder——心理因素引起生理毛病。 

2)體化症(Somatization disorder——心理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但沒有生理基礎。 

3)軀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全神貫注於自己身體的醜陋。 

4)疑病症(Hypochondriasis——過份擔心自己有病。 

 

(八)人為性精神障礙(Factitious Disorders——有意識地產生或偽裝某些軀體或心理症狀表現。  

 

(九)分離性精神障礙(Dissociative disorders 

對過去經歷與當前環境和自我身份的認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其中常見的有: 

1)分離性遺忘症(Dissociative Amnesia——對自己經歷的重大事件突然失去記憶被遺忘的事件往往與精神創傷或應激性事件有關。 

2)分離性漫遊(Dissociative Fugue——對于個人的身份搞不清楚,突然、出乎意料地離家或離開平常工作單位出外旅行。  

3)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從前又名多重人格障礙(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MPD,就是存在兩種以上明顯的身份或人格(每一種都有他自己自我的認識),反複地控制他的行為。  

 

(十)性及性身份識別障礙(Sexual and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s)包括﹕ 

1慾倒錯(Paraphilias——包括﹕露陰癖(Exhibitionism)、戀童癖(Pedophilia)、性受虐癖(Masochism)、性施虐癖(Sadism)、異裝癖(Transvestic Fetishism)等等。 

2)性身份識別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就是一種強烈而持久的交換性別的身份認識。堅持自己是另一性別,不喜歡自已目前的性別角色,喜歡異性服裝及娛樂。 

 

(十一)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s)常包括﹕ 

1)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強烈地害怕體重增加,害怕發胖,常採取引吐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發胖。 

2)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暴食症)——持續性的過度進食,且無法自我控制,有時也會引吐以避免肥胖。

 

(十二)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s 

1)睡眠失調(Dyssomnias——基本上就是睡得不好,原因有非常多種,如自己體內因素造成的睡眠障礙,外在原因如天氣熱、生物時鐘失調等等。

2)睡眠失常(Parasomnias——在睡眠中出現異常的發作性事件,例如睡行症(Sleepwalking Disorder,夢游症),睡驚(Sleep Terror Disorder)及夢魘(Nightmare Disorder)。 

 

(十三)習慣與沖動控制障礙(Impulse-Control Disorders——在過分強烈的慾望驅使下,採取某些不當行為,不但為社會所不容或給自己造成危害。例如﹕病理性賭博(Pathological Gambling)、病理性偷竊(Kleptomania)、病理性縱火(Pyromania)等等。 

 

臨床障礙的成因 

下面是今天通用的變態心理學課本對各項臨床心理障礙成因的解釋。[b] 

 

(一)通常在嬰兒、兒童或少年期首次診斷的障礙 

這類障礙的成因,被認為有兩方面,就是生理上的或/和後天教養上的。例如說,精神發育遲緩可能源自染色體畸變、母親懷孕時酒精中毒等。嬰幼兒自閉症,今天的理論多從生理、基因、大腦、生理方面入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原因很多,生理和遺傳上,都難有結論;父母和教師的態度也有影響;以大腦化學物質不平衡來解釋,也很合理。至於品行障礙,原因是基於自身的特點,如遺傳、生理,此外還有個人和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  

 

(二)譫妄、癡呆、遺忘等認知障礙 

這類障礙的成因,主要被認為是身體老化問題。例如,譫妄是因為老年而大腦的新陳代謝改變;其他如內分泌失調,或者親人死亡或陌生環境,也能引發。癡呆可能是不同身體情況的後果,例如大腦感染疾病、乏氧、環境中的毒素、極端的營養不良, 還有酒精、鎮靜劑等,也可帶來大腦損壞。遺忘也和頭部受傷、藥品誘發、長期酗酒等有關。 

 

(三)與物質有關的精神障礙 

以依賴酒精為例,據說,有幾方面的原因﹕(1)似乎有生理上的易感性,因為常在同一個家庭出現,可能因為基因決定人對藥物的感受,所以能預測誰是濫用者。但是這仍不是決定性,其他如獲得藥物的環境和個人是否要使用,都有影響。(2)此外,物質能激通大腦的「快樂通路」,就是說藥物帶來快感,於是心理上預期自己依靠酒精。濫用藥物的人,也常有反社會人格、情緒控制較差等等。(3)社會文化、家庭和宗教都有影響。飲酒者的子女飲酒的可能性比較高,可能和家庭教養有關。人所處的小環境,若有使用物質的人,也容易影響他濫用物質。 

 

(四)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通常是遺傳基因、腦功能、環境因素的複雜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生理方面原因有﹕例如腦室(Ventricle)擴大,大腦的前額葉(Frontal lobe)有損傷,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或作腦介),如多巴胺(Dopamine),異常。總而言之,生理上的異常之處甚多。有認為患者的人格有一些特征,如膽小、敏感、好幻想。生活上的應激性事件也可能是導線。患者家庭存在著一些不利患者的特點,如交流偏差,也有影響。所以現在一般認為「罹患精神分裂症是由於個體的易感素質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五)心境障礙 

研究發現,它和遺傳似乎有關,因為親屬中有抑鬱症者,風險比較高。患者大腦構造有異,如控制感情的前額葉活動低,或杏仁核(Amygdala)擴大。大腦中的神經遞質系統和激素也被發現有關聯,如血清素(Serotonin)等異常。在心理方面,是因為遇見壓力和創傷事件,如離婚、失業等,對世界和自己負面,沒有支持的家人。綜合而言,因人的生理易感性和心理易感性,遇見生活上有壓力事件,激素影響神經遞質而產生症狀,又因缺乏人際和社會支持,於是感到絕望,產生心境障礙。 

其次,每個心理學派都有自己的解釋理論,例如佛洛伊德派(Freudian school)認為是因喪失而自我刑罰;人本主義心理學則認為是未能完美地生活所產生的感覺和懼怕;行為主義(Behaviorism)也有它的解釋,例如說,強化行為的因素消退,於是顯得抑鬱;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則有更多的理論,例如患者有負面的自我觀、世界觀、未來觀,而且是到歪曲現實的程度。 

 

(六)焦慮障礙  

根據最新研究,驚恐障礙是大腦構造和化學物有不正常,大腦的藍斑核(Locus Coeruleus)(「警報系統」)的遺傳缺陷。心理上,人對身體感覺的災難性曲解。恐懼症則是大腦杏仁核過度敏感之故,另一方面,他們誤解了所面對的情形。至於強迫症,亦因大腦構造有異常,行為主義者的研究,則認為是操作約制(Operant conditioning),患者通常留意細節、智力精密、高度道德化、自律、完美主義者。 

總而言之,生理上,人從遺傳得到緊張不安的傾向,也和大腦的神經遞質有關。但只有遺傳傾向,不等於馬上叫人焦慮。若再加上心理因素,例如人若覺得世界是不可控制的,在麻煩時,就束手無策,若這樣的認知強烈,產生焦慮。所以焦慮障礙是遺傳和環境的相互作用。 

 

(七)軀體型精神障礙 

此類障礙的真正原因,我們知道不多,但知道是心理影響,產生醫學上未能解釋的生理現象。只有疑病症比較多一點解釋,據說是認知和察覺上的障礙,產生原因是生活壓力,或家人有某些疾病。 

 

(八)人為性精神障礙  

除了患者心理上需要別人認為他們生病之外,真正原因未明。有理論表示,可能患者曾受虐待或忽略所致。 

 

(九)分離性精神障礙 

從生理方面解釋分離性精神障礙的理論比較少,多從心理方面解釋。分離性遺忘症被認為是患者應付極端痛苦的事件的辦法,就是將它遺忘了。 

至於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傳統解釋是,有可能是童年受虐待,所以創造新的身份以逃避;此外患者有生理上的易感性,所以遺傳不可忽略。但這障礙是心理治療上最大的爭議,現在很多人批評,這是心理治療師提示的結果,惹來法律訴訟,於是有「虛假記憶症候群基金會」(False Memory Syndrome Foundation)為抗議它而成立。 

 

(十)性及性身份識別障礙 

性慾倒錯(或性偏好障礙)——心理動力學的解釋,如來自戀母情結等等,但這理論現已落伍。行為主義以反射解釋,就是說,因為早期經歷,喚起敏感性刺激。認知派的觀點是,童年時所形成的性態度和嘗試,會在成年後出現。從神經生物學觀點而言,是神經遞質失調之故,所以降低激素和閹割有效。無論如何,所有的假設都未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至於性身份識別障礙,雖有幾個解釋的理論,但真正的原因不知道。這些理論推測﹕基因有異、胎兒發育時荷爾蒙不平衡、與父母的教養和連結關係(Bonding)都有關係。 

 

(十一)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的成因,生理方面,是大腦遞質,如血清素,發生故障。雖然還未能從基因說明原因,但多數人認為是遺傳因素和環境相互作用所致。進食障礙患者往往有個性缺陷,敏感,情緒不穩定。此外,與家庭互動和社會影響有關。厭食症患者常有完美主義者的人格、對身體外型有不合理期望,又因社會文化強調瘦為完美,所以得到強化。貪食症患者血清素不足,或因過度節食所致,同輩亦有影響。 

 

(十二)睡眠障礙 

睡眠失調原因有﹕(1)人體生物鍾的控制(2)環境如光、聲音、溫度等(3)心理壓力。睡眠失常,如夢魘和夢游症,多被認為是白天刺激所致。我們對夢魘的成因所知不多,對夢游症亦所知不多,只知它發生在「非快速動眼期」(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階段。 

 

(十三)習慣與沖動控制障礙 

以病態賭徒為例,患者可能是從娛樂性賭博開始,變為病態;生理方面,大腦有異常,多巴胺不正常,以至患者需要額外的刺激。故此類障礙是生理和環境的相互作用。雖然這些障礙有不同程度的表現,但患者感到無力自我控制。 

 

從聖經看臨床障礙 

上邊是一般課本根據最近的研究,報告各種臨床障礙的成因。當然,這只能作為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介紹,因為心理學研究是在進展之中,尤其是大腦科學的研究,更是對從物質和神經角度去了解行為,增加了很多知識。 

但是,從聖經去看這些五花八門的心理障礙呢? 

既然人的心理、行為、思想、情緒,都是非常複雜的,我們大概無法完全識透。但是,我們必須分辨不同原因。首先,人的動機可能來自人自己的心,包括那些罪性;人的大腦、神經、生理的因素不能忽略,它們可叫人容易產生某種障礙(生理易感性);也可能是受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所致;還有一點,是心理治療界不願意承認的原因﹕從靈界(魔鬼、上帝)來的影響。現在,就簡單地把軸一的障礙歸納為幾類,然後從聖經去分析﹕ 

 

(一)純粹生理問題,其表現與道德價值觀無關。 

這一類障礙,比較容易鑒別,因為其表現與道德價值觀無關,而且根據普通常理,我們也可以猜得出,它們是生理的結果。 

例如精神發育遲緩,孩子的智力比一般水平顯著較低、適應功能缺陷。又或者自閉症孩子,生而缺乏社會交往能力,感情或言語交流都有障礙。這些都不是罪惡行為,而且從幼童時而顯明,可見是生理問題,不是道德問題。聖經從不講究世俗的智力,因為從神來的智慧最真實。「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九10)而且「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一27 

又如老年人易患的譫妄癡呆遺忘,患者記憶缺損,難於學習新信息,認知障礙。這些不是道德敗壞,而且明顯和年紀有關,或者頭部受傷,故是生理毛病。但聖經有好消息,基督徒可以「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林前四16)聖經說,義人「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九十二14 

至於分離性遺忘症分離性漫遊,專家們知道的不多,所以我們也知道不多,但大有可能是身體毛病,況且把事情遺忘,本身不是罪惡。 

 

(二)明顯屬於道德和價值觀範疇,雖然仍可能有生理原因。 

品行障礙——孩子若生來智力不足與道德價值觀無關,但若是品行敗壞,如打架、欺負他人、偷竊,又如對立性違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簡稱 ODD),則是典型的反叛不受教,罪惡的表現。聖經說﹕「智慧子聽父親的教訓;褻慢人不聽責備。」(箴十三1)「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領受責備的,得著見識。」(箴十五5 

人為性精神障礙,這類患者偽裝有疾病,就是撒謊,無論是關於疾病或其他的謊言,撒謊就是撒謊。聖經說﹕「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撒謊的舌……」(箴六16-17) 「……魔鬼,……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八44 

性慾倒錯包括﹕露陰癖戀童癖性受虐癖性施虐癖異裝癖等,都可用「情慾、淫亂」來概括。聖經裏充滿「不可姦淫」(出二十14)的話,而且非常嚴厲。「……無論是淫亂的、……姦淫的、作孌童的、親男色的……都不能承受 神的國。」(林前六9-10)「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西三5 

當人「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行為就走向「逆性」(羅一26),這一大堆性慾倒錯障礙的表現,明顯是「逆性」。 

羅馬書這一段經文事實上主要是指同性戀,可惜今天的心理學界的一般氣候大有不同。早在1963年,美國心理學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簡稱APA)認為同性戀的是疾病,同性戀者是情緒受困擾的人。但是因為政治原因,1971年,APA投票決定以同性戀為正常,所以修改《DSM》,後來更進一步,不贊同任何專業人士幫助同性戀者去改變生活方式。[1] 今天,這世界又再進步,開始接納同性婚姻了!心理學功勞不少!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可能是這類障礙中最不像道德問題的,也最可能最為生理影響所致的,但它仍牽涉紀律和節制的問題,故也是道德問題。聖經教導我們在各方面都應該有紀律,「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提後二5)另一方面,父母「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十三24 

 

(三)需要倚靠神面對生活困難,雖然可能有生理易感性。 

重性抑鬱障礙躁鬱症廣泛性焦慮障礙驚恐障礙等,都可以歸類於此。 

這一類障礙雖然有生理上的易感性(因為身體構造,容易患病),例如心境障礙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神經遞質或者荷爾蒙的異常,但患者的心理因素也是原因,使用一個認知派的講法,人若有「無助模型」(Learned helplessness),容易得抑鬱,當生活壓力出現,加上沒有支持的家庭或社會,於是感到悲觀絕望,產生心境障礙,甚至自殺。[2] 為什麼會感到無助呢?心中沒有神,所以不懂得支取神的幫助!的確,「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十八14 

但是,聖經也告訴我們解決之道﹕「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腓四6)所以「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 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五7)上邊的課本告訴我們,旁人的支持,可以減低抑鬱或焦慮的發生,若人有神顧念他,安慰他,又有教會中的弟兄姐妹支持他,豈非勝過一切?「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六2 

至於懼怕,聖經也有很多話﹕例如「我懼怕的時候要倚靠你。」(詩五十六3)「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來十三6 

安慰幫助了很多人的登山寶訓說﹕「不要憂慮說,……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六31-34)還有「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太十29-31 

恐懼症似乎例外,因為有特定對象,例如廣場恐怖、社交恐怖等等,但是,神若能幫助我們勝過其他緊張和憂慮,當然也可以幫助我們勝過這些。「我懼怕的時候要倚靠你。」(詩五十六3)「 我曾尋求耶和華,他就應允我,救我脫離了一切的恐懼。」(詩三十四4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是無法忘記異乎尋常的威脅性或災難性事件,但是聖經應許我們﹕「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二十三4)「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三十5)。從神那裏支取力量,可幫助我們「忘記背後,努力面前」(腓三13)。 

強迫症OCD)患者雖然未必是進行一些不道德的行為,例如洗手、排次序、核對等,但是,若不斷地這樣做,表示患者憂慮,未能凡事交托,就是不知道上帝掌管一切,而且神能管理很細微的事情﹕「五個麻雀不是賣二分銀子嗎?但在 神面前,一個也不忘記;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路十二6-7 

既然疑病症就是過份擔心自己有病,神的話絕對可以安慰人。「我心裏多憂多疑,你安慰我,就使我歡樂。」(詩九十四19)的確,「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太六27 

睡眠失調就是失眠或睡得不好,原因很多,例如咖啡過多、溫度不適、荷爾蒙失調,或者一個人生來不容易入睡,都是生理上的原因。但心理上的原因也非常明顯,例如心中有憂慮,於是更碾轉反側。聖經說﹕「他日日憂慮,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傳二23),但這是可以倚靠神渡過的,「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詩一二七2 

軀體型精神障礙,如心身症體化症,都是心理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例如哮喘、血壓高、頭痛,都可算心身症。心理或情緒可以影響身體,或帶來身體毛病,不是新鮮事。雖然聖經並沒有太多討論,但也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十七22)所以基本上也可算是沒有倚靠神的結果。 

 

(四)罪惡和放縱所帶來的問題,雖然有生理易感性。 

習慣與沖動控制障礙,例如病理性賭博病理性偷竊病理性縱火等明顯是罪!「偷竊的、貪婪的、……不能承受 神的國。」(林前六10)「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約十10)而且《DSM》也稱之為「沖動控制障礙」,就是放縱、沒有節制。 

物質依賴物質濫用(如濫用酒精、依賴酒精,以至酒精中毒,或其他藥物)和貪食症(暴食症),很明顯是放縱,不能節制,無法勝過試探誘惑。 

無論放縱的是賭博、縱火、偷竊、酒精、毒品、色情、食物(以至暴食),答案都是一樣﹕「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節制。」(加五)人怎樣才能有聖靈居中,以至能結出節制的果子呢?「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弗一13 

保羅在羅馬書講過很多關於抵抗試探的問題,他說﹕「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 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羅七24-25)「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十三14 

 

(五)價值觀不合聖經,不管有沒有生理原因。 

軀體變形障礙,患者全神貫注於自己身體的醜陋部位,不滿自己的外表,於是想辦法去整容。首先,患者的價值觀不合聖經,因為「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箴三十一30)。 

性身份識別障礙患者則不喜歡自已的性別,有強烈的慾望要去改變性別。這也是表現他不滿足於神的安排。 

上邊兩個障礙,都有一個相同的問題,他們不明白,無論是性別、是外貌,神所賜的是最好﹕「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雅一17)我們應該接受神的安排﹕「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甚麼這樣造我呢?』」(羅九20 

厭食症患者強烈地害怕體重增加,害怕發胖,這也是價值觀問題。這類障礙的患者不是正常的適度的保持體重,而多是因為文化流行纖瘦,所以過份地避免進食。聖經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 

 

(六)有可能是邪靈問題,雖然不能絕對否認生理的可能性。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主要症候是妄想和幻覺,顯然患者不能察覺物質世界的現實。專家已鑒別一些物質身體上的特徵,但我們難以認定,病因是純粹生理問題。 

而且還有其他人,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懷疑它和靈界有關。例如有一個靈異網頁直指,精神分裂是邪靈附身所致。[3]相當多的靈異人士也指出,這可能是靈界問題,請見﹕「新紀元技術、心理治療技術、心理障礙 」文。 

因為聖經沒有清楚講到任何精神障礙的問題,基督徒通常不願意肯定精神分裂是邪靈附身,但其症狀的確和邪靈附身有相似之處,所以私下懷疑的人不少,也有基督徒嘗試分辨精神病和被鬼附。[4] 有一件事,基督徒可以肯定,既然人間疾苦來自罪惡,「行惡受苦」(彼前三17)是有可能的。所以若說某些精神分裂患者是罪惡惹來惡魔附身,是合理的猜測。 

分離性精神障礙,尤其是其中的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DID,或重人格障礙,MPD)是也是非常可疑,難以否認邪靈騷擾的可能性,因為歷來被邪靈附身的表現亦如此。有基督徒護教學家指出MPD和通靈活動非常相似,而其中常有邪惡的個體(Entity)出現,所以視之為邪靈假扮,非常合理。[5] 另一方面,世俗專家們也同意,DIDMPD,和與之同來的「虛假記憶症候群」(False memory),是非常有爭議的事情,故暫不討論。 

睡眠失常,如夢游症,專家們現在所知不多,雖然有心理和生理上的解釋,但認為這是靈界問題的非基督徒,大有其人。[6] 

面對這樣眾多還沒有辦法肯定分辨的問題,只好承認人類無知,最終還是需要倚靠神應付各種生活上的問題,包括心理障礙或邪靈騷擾。 

 

(七)怎樣對待生理問題? 

在上邊所列舉的幾類的臨床障礙中,雖然有很多牽涉道德問題,沒有一類是可能完全否定生理因素的。基督徒應該怎樣看待生理對我們的影響呢? 

試想,人若遺傳得暴躁的脾氣,故非常容易衝動,他是否就發脾氣有理?還是他應該學習節制,、拒絕試探?聖經說﹕「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同理,人若容易憂鬱、容易放縱性慾,豈不也是應該靠主勝過?聖經輔導員韋爾契(Ed Welch)說﹕「生理頂多好像一個引誘我們犯罪的朋友,這樣的話,這個朋友是你的考驗,但你可以指責和抵擋他。」[7] 事實上,我們的肉體(包括生理)和魔鬼整天都在誘惑我們去犯罪,但是,一如使徒保羅所言,「在我裏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七18),但是「感謝 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25節) 

還有一點,我們必須考慮,這些障礙的生理現象,是成因?還是後果?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請見﹕「大腦、基因、情緒、行為、精神藥物」。那麼,就更叫基督徒倚靠神勝過罪惡,渡過困難。 

 

結論 

軸二的人格障礙比較多道德價值問題,所以治療成積並不理想。這裏所描述的軸一臨床障礙卻有不同的原因,有一些顯然純粹是生理問題,所以治療辦法亦五花八門,故此成積不統一,故不另外專門討論。 

無論如何,基督徒依賴神渡過每一個困難。「因為凡從 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五4)「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八37)感謝神!

 



[a] 分類主要是根據Richard P. Halgin & Susan Krauss Whitbourne, Abnormal Psycholoyg: Clinical Perspective on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Boston: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9), p. 46-47。對每一項障礙的描述,主要是根據從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454298.html?retcode=0下載的中文DSM-IV

[b] 資料主要來自﹕

王建平、張寧編,《變態心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錢銘怡主編,《變態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2009);

V. Marck Durand & David Barlow,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3ed. (Pacific Grove, CA: Thomson Wadworth, 2003)

Richard P. Halgin & Susan Krauss Whitbourne, Abnormal Psycholoyg: Clinical Perspective on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Boston: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9)

 



[1] Jeffrey Satinover, Homosexual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uth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1996), p. 31-37.  [2]王建平、張寧編,《變態心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頁191-200[3] Glenn Russel, “Demon Possession Causes All Types of Mental Illness Including Schizophrenia” (http://www.spiritualistresources.com/cgi-bin/rescue/index.pl?read=92). [4] 例﹕「精神病患者和被鬼附者的分别」(http://www.jonahome.net/article/article/2006-8-1/682-1.htm)。Pastor Steven Waterhouse, “How to differentiate Demonic Possession from Schizophrenia”( http://mentalillnesspolicy.org/coping/demonic-possession-mental-illness.html). [5] John Ankerberg & John Weldon, Encyclopedia of New Age beliefs (Eugene, OR: Harvest House Publishers, 1996), p.107-10. [6] 例﹕“Causes of sleepwalking and its treatment” (Spiritual Science Research Foundation, http://www.spiritualresearchfoundation.org/spiritualresearch/spiritualscience/sleep-walking) [7] 愛德華.韋爾契,「同性戀」,愛德華.韋爾契等著,張逸萍譯,《走出心理幽谷》(美國﹕真生命輔導傳道會,2008),頁159

 

請參考有關文章

寫給在大學修讀「變態心理學」的基督徒

聖經看「人格障礙」

新紀元技術、心理治療技術、心理障礙 

 

 

分享於: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202139919977851
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202139919977851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