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從聖經看「人格障礙」

張逸萍

 

 

我們都會說﹕甲很自我中心、乙疑心太重、丙容易心煩。這些就是他們各自的「人格」(Personality)。心理學這樣為人格下定義﹕一個人的典型和經常的行為和思想方式。 

然後我們問﹕什麼是「人格礙」(Personality Disorder,或作人格異常)呢?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a] ,這些有障礙的人格常是「執拗不容易改變、適應不良、引起嚴重的功能傷或感受到痛苦。[1] 

 

     
 

請參考「《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列舉DSM-4DSM-5的重要分別,還有DSM-5的精神障礙分類。

 
     

認識人格障礙 

DSM用五個「軸」(Axis)為精神疾病分類,人格障礙被歸類於第二軸(Axis II),其中有十個﹕就是﹕ 

A

偏執型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或作妄想型人格障礙

孤僻型人格障礙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或作分裂樣人格障礙) 

分裂人格障礙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 

B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表演型人格障礙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或作歇斯底里型或戲劇型人格障礙) 

C

依賴型人格障礙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逃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強迫型人格障礙(Obsessive 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下面是兩個從心理學課本取的例子,讓我們進一步認識什麼是人格障礙﹕ 

例一﹕女大學生小張和同學小韓談戀愛,但不斷爭吵,她兩三天就生一次氣,說要分手。有一次,張要求韓陪自己逛街,可是韓有小組會議無法陪同,張認為韓不真心愛她,又說要分手。類似的事件甚多。後來韓得知張曾和四個男朋友發生性關係,而且都在很隨便的情形中發生。[2] 

例二﹕L說﹕「我現在如果有一把槍,我一定去殺人!」L已經忍受不了壓力。他覺得上司老是給他高難度的工作,是別人不願意做的;父母又常折磨他,干涉他的私生活,例如強他吃魚;整個社會都不公平,社會規則只為欺負他這樣的老實人。所以L每天都在點點滴滴的憤怒中度過。[3] 

弟兄姐妹們,你覺得這是罕有的人格障礙?是道德、價值觀、生活方式問題?難道不是人人都多少有的情形?最低限度,我們必須考慮問題的嚴重程度。是嗎?正因我們可在很多人身上看見這些表現,所以有研究員相信,人格障礙應該是極端的表現,故建議「DSM在人格障礙這部分,改為一個量綱的模式dimensional model),或至少附加補充。」[4] 

最後,我們肯定知道,這些「疾病」不像生理問題,可以藉著驗血、X-光、體溫等客觀辦法去決定。心理治療員怎樣診斷和量度?原來心理治療員決定當事人是否「有病」是根據﹕(1)臨床會談,就是向當事人發問,例如說﹕「你覺得有人輕視你嗎?」(2)自陳量度表,就是當事人自己填寫問卷,對每問題回答「有」或「沒有」。(3)臨床評定,就是由熟悉病人情況的醫生做出最後評估。[5] 由此可見,主觀的成分是無可避免的了。 

 

解釋成因 

有人可能這樣想﹕聖經不是科學家寫的,所以只知道有罪,不明白人性格影響行為,就是不明白人行為的原因,亦不明白人的性格形成的原因。所以基督徒不能忽略心理學,心理學家做科學實驗,所以只有他們才明白問題的來龍去 

心理學家顯然是曾經研究過上邊十類異常人格的成因。但是他們知道多少呢?找到原因了嗎?根據心理學課本的報導﹕ 

1)偏執型人格障礙——「生理上的證據有限……心理上的原因更不肯定,雖然有一些有趣的推測……也文化因素……」[6]就是說﹕什麼都有可能,但實際上不知道。 

2)孤僻型人格障礙——有認為它和自閉症(Autism)類似,所以懷疑生理原因。[7] 一本課本講得最好﹕「人們對這種障礙的了解尚不完全」,因此,心理動力學家和認知治療家各有他們自己的見釋。[8] 

3)分裂型人格障礙——因為它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有相似之處,尤其生理的異常現象方面。[9]研究指出,似乎和遺傳有關,「但遺傳與環境的影響各起多大作用仍是值得探討的問題。」[10] 

4)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研究指出這類人格障礙似乎和遺傳有關,所以是生理問題。此外;近年的大腦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假設理論;也有人從家庭影響來解釋;或者從他們特殊的心理現象入手;所以有人建議一個綜合的模式。[11]也就是說,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似乎只是看見它的一面,也許也可以說﹕我們未能準確指出成因。 

5)自戀型人格障礙——在這方面的研究結果最有趣,因為兩個結論是剛剛矛盾的﹕有一些心理學家認為,「自戀型人格是由於……家長……對孩子表現出不愛和不接受……孩子感到不滿足、被拒絕、沒有價值……」;但另一個解釋卻說,這「恰恰是被過份積極的讚賞或者溺愛所寵壞……過高評估自己…… [12]原來父母怎麼做,都是錯的。難為父母們了! 

6)邊緣型人格障礙——為了釋這種障礙,有很多不同的理論曾被提出﹕例如,從生理角度,藉腦細胞間的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解釋;從心理方面解釋,例如怪責成長時的負面經歷;社會和文化也被懷疑。[13] 換言之,影響原因很多或者乾脆說﹕還未知道。 

7)表演型人格障礙——心理學家們對這類人格障礙的研究甚少,只能懷疑它和反社會人格有關連。[14] 

8)依賴型人格障礙——有說父母教養有誤,過份保護或太權威,以至孩子沒有學習獨立自主;[15]也有說是因為父母或照顧者遺棄或忽略,所以很害怕被棄。[16] 又一例子,說明白當父母不容易,似乎無論做什麼,都被心理學家當成 

9)逃避型人格障礙——這類障礙,也有很多解釋理論。有說是生物學原因(生理),家庭教養也很重要,但是生理原因比較重要。[17] 換言之,生理和環境都有關,但這不是新事,反之,這正是發展心理學上很多題目一向以來的爭論。 

10)強迫型人格障礙——有一解釋認為,父母管教過嚴,常處罰孩童,以至兒童極力去迎合他人;另一解釋說,兒童在掙脫父母控制的成長過程中,形成攻擊性行為,為了預防衝動,變成嚴格控制自己。[18] 也許可以這樣說﹕心理學家們不知道成因,只知道,父母一定是罪魁。 

總而言之,心理學家們是在說﹕「成因不肯定」!至於自戀型、強迫型、依賴型人格三類障礙更有趣,雖然專家的解釋互相矛盾,但矛頭都是指向父母,反正人人來自不健全家庭嘛!怪責父母不會錯的! 

如果把這十種人格障礙的成因集合在一起,我們可以看見心理學家們把病因歸於(1)生理,如基因、大腦構造等;(2)環境,如父母教養、成長經歷等。這也是發展心理學兩大營壘的爭論﹕人的性格的形成,是本性(nature)?還是教養(nurture)?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有肯定的結論,也沒有人敢膽忽略其中一個。 

但是,世俗的學者們卻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靈界(上帝和魔鬼)的影響!原因是因為心理學的基本前設是無神和唯物的,也不把聖經當作真理。但是根據聖經,任何人,包括基督徒,都受到靈界的影響。例如,當彼得要求耶穌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受祭司長文士的苦,「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罷。」(太十六23)非常明顯,彼得當時是被撒但影響。但我們也可以從神那裡得到好的影響,聖經告訴我們﹕「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 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二13 

更奇怪的是﹕人格的養成,應該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自己的選擇。無神論學者們不明白有神有魔鬼,總應該明白人在各種影響下,可以有自己的選擇,難道我們都是機器?電腦?外邊的因素能完全決定我們的思想、情緒和行為?聖經說﹕「豈不曉得你們獻上自己作奴僕,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嗎?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致成義」(羅六16)「因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羅八5 

難怪專家們無法肯定這些所謂人格障礙的成因! 

 

治療效用 

雖然專家們對各種人格障礙的成因沒有什麼定論。但是,大概有基督徒會想﹕至少他們有科學研究、統計數字、經過證證而得的療法,所以他們的治療應該有效。聖經把什麼都叫做罪,不可能對人有多大幫助。何況,這些人格障礙是指比較嚴重的個案,正如文首所指出口的。聖經只能幫助那些一般性的和程度淺的。真正的精神疾病,還是需要心理治療員才能勝任他們是專業人士,收費的,物有所值嘛!那麼,請大家來看看心理學課本對治療效用的報告﹕ 

1)偏執型人格障礙——通常使用認知治療,但是「直到今天,沒有肯定的證據,證明任何形式的治療,可以顯著地改善患偏執型人格障礙者的生命。[19] 

2)孤僻型人格障礙——「治療患孤僻型人格障礙者極其困難……進步緩慢,能有進步的範圍有限。[20] 

3)分裂型人格障礙——「對分裂型障礙患者治療的研究還很少,而且治療的效果並不理想……」,因它與精神分裂症相似,所以常以藥物治療。「症狀難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獲得改善,而且部分患者還會發展出更加嚴重的精神分裂症症狀。」[21] 

4)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大部分治療員對成果悲觀……少有成功案例。」專家認為需要從兒童時代開始教育。[22]「不容易改變……專家主張,只有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些人才能改變。」[23]心理治療員居然講道德對錯,叫我驚訝! 

5)自戀型人格障礙——經常使用的治療法有認知治療和鬆治療,但「對治療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研究非常有限,成功的報告就更少了。[24] 治療員又常以治療他們的抑鬱症為目標,「對自戀型人格障礙者究竟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是難以得出結論。」[25] 

6)邊緣型人格障礙——大部分常用的治療法是「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簡稱SBT),是認知治療的一種,有時也使用藥物。無論如何,因為患者的特點,所以進行治療是非常困難的。[26] 

7)表演型人格障礙——「雖然已經有很多方法告訴我們如何幫助有這種障礙的人,但很少有研究證明這些方法確實起作用。」[27] 治療者通常使用認知和行為療法,但「還沒有具體數據表明這樣的治療方法效果如何。」[28] 

8)依賴型人格障礙——「對這類人格障礙者的治療大多數是描述型的,很少有研究能充分地說明哪種治療是有效的。」[29] 但是,在各種人格障礙中,對此類的治療最見效,可能因為當事人想改變的決心比較強。[30] 

9)逃避型人格障礙——認知治療家和團體治療,都取得一些成效,[31]「改善程度有限」,但因其他類型人格障礙的治療效用都欠佳,所以少許的改善也能令人鼓舞。[32] 

10)強迫型人格障礙——「我們沒有太多成功幫助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數據。」[33] 

難怪某變態心理學課本這樣結論﹕「人格障礙是非常根深蒂固的,要徹底獲得改變很困難。」[34] 弟兄姐妹們是否有點失望?事實上,治療員都同意﹕軸II的各種人格障礙,是「拒抗治療」的!請留意,這不是筆者蓄意辱心理治療。上邊是收費的專業人士的告白! 

的確。中國俗語有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這不是新事。聖經也說﹕古實人豈能改變皮膚呢?豹豈能改變斑點呢?若能,你們這習慣行惡的便能行善了」(耶十三23)但是,神應許﹕「我也要賜給你們一個新心,將新靈放在你們裏面,又從你們的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你們肉心」(結三十六26 

人首先必須得著新生命;然後根據聖經原則,脫下舊人,穿上新人;依靠聖靈幫助我們治死地上的肢體,就能改變那些難於改變的人格,包括所謂障礙了。事實上,基督徒中有很多成功的見證! 

 

 

十種人格障礙 

既然心理學家們不能肯定這十種異常人格的成因;也坦白表示,它們是「拒抗治療」的。那麼,我們只好來看看聖經怎麼講。 

誠然,聖經沒有「人格障礙」一詞,但是,聖經有沒有講到這些癥候?現在讓我們比較DSM對這十個人格障礙的描述和聖經的話﹕ 

(一)偏執型人格障礙 

DSM對他人的普遍的不信任和猜疑,把他們的動機解釋為惡意。沒有足夠依據地猜疑他人在剝削、傷害、或欺騙他; 對他人的侮辱或傷害一直耿耿於懷,不予寬容; 感到他的人格或名譽受到打擊,並且迅速作出憤怒反應或作出反擊。並非發生於精神分裂等症,也不是由於一般生理性效應。 

聖經怎樣講?  

根據上邊DSM的描述,患此人格障礙者,因為懼怕有可能的傷害,所以懷疑所有人和所有事。結果憤怒和反擊。 

1。對其他人有防備之心,不見得一定是壞事,因為聖經說﹕

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十16

愚蒙人是話都信;通達人步步謹慎」(箴十四15 

可見這是程度問題,和事情是否值得防備,這一點是可以用普通常理決定的。如果有人走到極端,覺得人人都在傷害他,所以凡事有戒心,甚至先發制人攻擊他人。這樣的人是﹕ 

2。忘記神掌權,萬事在祂手中

 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十九21 

3。所以他不懂得依靠神

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來十三6

他必不怕凶惡的信息;他心堅定,倚靠耶和華」(詩一一二7 

4。他只看見別人有傷害他的傾向,而忘記了自己也有傷害人的時候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太七3 

5。因此也沒有力量去愛人

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約壹四18

愛是恆久忍耐……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林前十三4-7 

6。至於先發制人,主動攻擊人,聖經說﹕

人未曾加害與你,不可無故與他相爭」(箴三30

不可無故作見證陷害鄰舍,也不可用嘴欺騙人」(箴二十四28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有古卷在凡字下加:無緣無故地)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斷;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斷;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太五22 

 

(二)孤僻型人格障礙 

DSM與社交關係普遍脫離,在人際交流仍會表情有限。既不想要,實際上也沒有親密的人際關係,包括作為家庭之一員; 幾乎常常選擇獨自活動; 簡直很少興趣與他人發生性行為;沒有親密或知心朋友;顯示情緒冷淡、或感情平淡。並非發生於精神分裂等症,也不是由於一般生理性效應。 

聖經怎樣講?  

1。比較喜歡獨處,不見得一定是問題。有些人交際圈子比較廣,另一些比較窄。我們不可能硬性設定一個標準,而且神也可以使用不同性格的人。 

以掃和雅各就是典型例子﹕「兩個孩子漸漸長大,以掃善於打獵,常在田野;雅各為人安靜,常住在帳棚裏」(創二十五27 

2。太過份的話,聖經有話說﹕

與眾寡合的,獨自尋求心願,並惱恨一切真智慧」(箴十八1 

3。至少,我們可以說﹕他只關心自己的感受,忘記別人也需要他的關懷。根據聖經原則,為了愛人,我們應該去做那些不方便、不舒適的事情﹕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二4

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林前十三5 

4。無論如何,聖經吩咐,信徒需要彼此相愛,所以無可避免互相來往﹕

彼此切實相愛,……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彼前四8-9

在基督裏……勸勉……安慰……交通……」(腓二1 

 

(三)分裂型人格障礙 

DSM社交和人際關係方面的缺陷,與親友在一起感到很不舒服,很少感情,而且還有認識或感知方面的歪曲以及古怪的行為。古怪想法或魔術思維(例如,迷信、特異功能、心靈感傳、或“第六感覺”); 不尋常的幻覺體驗,包括軀體幻覺。古怪思維與語言(例如,隱喻的、過分推敲的、或刻板的);古怪、或特別的行為或外貌;除一級親屬外沒有親密或知心朋友;過分的社交焦慮。並非發生於精神分裂症等,或發育障礙。 

聖經怎樣講?  

此類人格障礙和孤僻型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聖經對孤僻型障礙的話,也是對它講的。此外,分裂型還多了一個特癥﹕患者還有認識或感知方面的歪曲以及古怪的行為。 

什麼是認識錯誤和古怪的行為呢?如果所謂「古怪的行為」是因這人是一個藝術家、一個思想超前的人,或如俗語有言﹕天才和白癡是一線之差,那沒有什麼不妥。只要他的「錯誤認識」不違反聖經真理、「古怪的行為」不違反聖經的道德律,應該可以接納。我們沒有需要以心理學課本為模範,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較正。但是,這樣的「古怪」包括「不尋常的幻覺體驗、軀體幻覺、魔術思維」,那麼我們必須考慮﹕超自然經歷,或甚邪靈騷擾。 

當亞蘭王與以色列人爭戰,以利禱告,求神開他僕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敵人下到以利沙那裏,以利沙禱告耶和華說:「求你使這些人的眼目昏迷。」耶和華就照以利沙的話,使他們的眼目昏迷。(王下六8-23 

「不尋常的幻覺體驗、軀體幻覺」也可以來自魔鬼﹕當掃羅去問交鬼的婦人,請她把撒母招上來,婦人對掃羅說:「我看見有神從地裏上來。……一個老人上來,身穿長衣。」(撒上二十八3-25)至於「魔術思維」,無法不讓基督徒聯想到申命記十八章9-11節所嚴禁的「……占卜的、觀兆的、用法術的、行邪術的、用迷術的、交鬼的、行巫術的、過陰的。 

新紀元人物常稱自己「注重靈性事情,不篤信宗教」(spiritual, not religious )。近年有心理學研究顯示,「新紀元操作和分裂型人格障礙特質有關係,就是魔術性的理想、聯想的、情緒過度敏感。[35] 似乎世俗心理學開始認識新紀元運動的危險。這是一個好開始! 

的確,不顧靈界影響,是心理學的一大盲點。 

 

(四)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DSM一直不顧或冒犯他人的權利。不遵守有關法律行為的社會準則,表現為多次作出可遭拘捕的行動;欺詐、說謊、或詐騙他人;衝動性;攻擊性,多次毆鬥襲擊;一向不負責任,不履行工作或經濟義務;缺乏懊悔非發生在精神分裂症或躁狂發作的病程中。  

聖經怎樣講?  

首先,「Antisocial」不是說不善交際應酬的人,或者不喜歡社交活動的人,卻是「經常發生違反社會法律和規範的行為,其表現為工作不良,婚姻不良,酒精與藥物濫用,情感膚淺、無情、自我中心、不誠實、欺騙、作弄他人、衝動性、攻性及法律問題等。」[36] 

所以,這個所謂人格障礙,根本不需要對基督徒解釋,因為聖經叫它做「罪惡」,非基督徒若心平氣靜,也能叫這個做「不道德」。非常可惜,心理學家們叫它做「病」,這正是為什麼心理學大受信仰純正的保守派攻擊的典型原因。 

聖經對這類人的形容甚更多,例如﹕ 

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 神, 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或譯:陰毒);滿心是嫉妒、凶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 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羅一28-31

他們的喉嚨是敞開的墳墓;他們用舌頭弄詭詐,嘴唇裏有虺蛇的毒氣,滿口是咒罵苦毒。殺人流血,他們的腳飛跑,所經過的路便行殘害暴虐的事。平安的路,他們未曾知道;他們眼中不怕 神」(羅三13-18

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加五19-21

他們心地昏昧,與 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裏剛硬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弗四18-19 

稱「罪惡」為「疾病」,有幫助嗎?基督徒能接受嗎? 

 

(五)自戀型人格障礙 

DSM誇大(幻想或行為)、需要他人贊揚、並缺乏同感。具有自我重要的誇大感(例,過分誇大成就和才能); 沉湎于無限成功、權力、光輝;要求過分的贊揚;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優厚待遇;在人際關係上是剝削(佔便宜),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佔有他人的利益;不願設身處地地認識或認同他人的感情和需求; 妒忌;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聖經怎樣講?  

這還用說,這人格障礙,就是聖經講的「愛受人的榮耀」「自己榮耀自己」「專顧自己」,於是誇、驕傲、妒忌、自我中心。 

「……在你前面吹號……故意要得人的榮耀。」(太六2

……愛人的榮耀過於愛 神的榮耀」(約十二43

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忘恩負義,心不聖潔,……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 神。 」(提後三1-4 

 

(六)邊緣型人格障礙 

DSM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感情的不穩定以及顯著的衝動性。瘋狂的努力以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來的遺棄。強烈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從一極到另一極之間,變來變去;自我感覺的顯著和持久的不穩定變化;有潛在的自我毀滅可能性,例如,浪費、性、藥物濫用、鹵莽的駕駛、狂吞濫飲;自殺行為、或自傷行為;情緒不移定;長期的空虛感;難以控制脾氣。  

聖經怎樣講? 

1。懼怕被遺棄,因為依賴人,不知道神不丟棄他們,是最穩妥的依靠。 

「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王子。」(詩一一八8-9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 神的名。他們都屈身仆倒,我們卻起來,立得正直」(詩二十7-8

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約十四18

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詩二十七10 

2。於是感到空虛 

以色列人依靠埃及,忘記依靠神,先知們說﹕「耶和華說……他們……要靠法老的力量……必作你們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蔭下,要為你們的慚愧。。。你必因埃及蒙羞,像從前因亞述蒙羞一樣……你也必兩手抱頭從埃及出來……必不因他們得順利。」(賽三十1-3,耶二36-37 

3。以至靠情緒不穩定,甚至行為也沒有節制。 

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箴二十五28 

 

(七)表演型人格障礙 

DSM過分的情緒表達和招引他人注意 。自己不是在人們注意的中心,便感到不舒服;帶有不合適的性誘惑或挑撥性行為;膚淺的表情;說話拿腔拿調;自我戲劇化、過分誇大的表情。  

聖經怎樣講?  

研究指出,大部分患表演型人格障礙者,也患上反社會型障礙;而且表演型障礙者多為女性,所以這兩種人格障礙,可能是同一樣,是因性別而有的不同表現。[37] 

所以,除了自戀型人格的所有問題之外,這類人還多了一種特癥,就是聖經所講的「喧嚷」,而且往往是帶有不合適的性誘惑或挑撥性行為 

……淫婦的巷口,……這婦人喧嚷,不守約束,……你來,我們可以飽享愛情,直到早晨;我們可以彼此親愛歡樂。……淫婦用許多巧言誘他隨從……」(箴七8-21

……淫婦,就是那油嘴滑舌的外女」(箴二16

無賴的惡徒……用眼傳神,用腳示意,用指點劃,心中乖僻,常設惡謀……」(箴六12-14 

 

(八)依賴型人格障礙 

DSM因為其順從和依附行為,過分需要被人照顧,而且又害怕離別。難以作出日常決定;需要他人為其生活擔當責任;難以表示不同意別人的意見,因為害怕失去支持或贊成;十分害怕不會照料自己;迫切地尋求作為支持和照料的依靠。  

聖經怎樣講?  

1。需要依賴人的照顧,不懂得神的照顧最好。 

倚靠人血肉的膀臂,心中離棄耶和華的,那人有禍了」(耶十七5

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 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王子」(詩一一八8-9 

2。於是害怕被人離棄,記神不離棄他。 

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詩二十七10

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約十四18 

3。需要依賴人的勸告,忘記神的話才是最好勸告。 

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箴十九21

因 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 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林前一25

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 智慧必入你心;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謀略必護衛你;聰明必保守你」(箴二6-11 

 

(九)逃避型人格障礙 

DSM避免社交、無能感、和過分的負面評價。回避一些涉及較多人際交往接觸的職業活動,因為害怕批評、遭到不贊成或拒絕;不願意與人們打交道;很少與人發展親密關係,因為害怕害羞或被取笑;認為自己在社交方面報笨拙;異常地不願意參與新活動。  

聖經怎樣講?  

1。正如孤僻型人格障礙,人若不擅社交活動,不算問題,又或喜歡選擇獨自工作的職業,也是絕對可以接受的。所以這是程度問題,可用普通常理決定。但若是太過份,可能﹕ 

2。只看見自己〔的軟弱和笨拙〕,忘記仰望神 

在聖經裏,摩西和保羅都曾因為自己沒有口才而苦惱過,但上帝幫助他們﹕ 

摩西對耶和華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耶和華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豈不是我耶和華嗎?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出四10-12)保羅也說﹕「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祕。」(弗六19 

3。於是,因為害怕,沒有盡力愛神愛人,又忘記神能賜力量 

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約壹四)

因為 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後一7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3 

 

(十)強迫型人格障礙 

DSM不屑犧牲變通性、公開性、與效率,沉湎于追求有次序、十全十美、以及精神和人際關係都得到控制管理。沉湎于追求細節、規則、或日程;事情要完成得十全十美;在有關道德或價值觀等方面是十分謹慎小心、無可指摘、和不可變更的(並不是由于文化或宗教觀念);不會丟棄舊的或沒有價值的東西;非常吝嗇節約;僵硬固執。  

聖經怎樣講?  

1。追求完美是應該的。聖經說﹕「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五48)但根據DSM的描述,這不是宗教道德上的問題。所以,馬太福音的經文不能應用在這類人格障礙上。 

2。但人在其他方面,如學業、工作、人際等各方面,都應該有「止於至善」的心態。可是,人不能控制一切,不能事事順心。我們只能盡力,但明白只有神才能控制一切,萬事的結果都在神的手中。 

聖經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傳9:11 

3。可見這人為自己訂下的標準(他的價值觀)未必合神心意,以至他沒有平安。 

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它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二10-11

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傳七16

人在日光之下勞碌累心……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這也是虛空。」(傳二22-23 

 

結論 

結論是﹕「人格障礙」不過都是不合聖經的行為、思想、價值觀!但是聖經說﹕「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加五22-23)有了這幾樣,還會有上邊任何類的「障礙」嗎?「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1-2 

 

 

 

 

 



[a]DSM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是一本在美國與其他國家中最常使用來診斷精神疾病的指導手冊。本文所以討論的十種人格障礙,其描述是根據從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454298.html?retcode=0下載的中文DSM-IV

 

 



[1] V. Marck Durand & David Barlow,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3ed. (Pacific Grove, CA: Thomson Wadworth, 2003), p. 405. [2] 王建平、張寧編著,《變態心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頁214-5[3] 同上,頁219[4] Durand & Barlow,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p. 406. [5] 錢銘怡主編,《變態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2009),頁357-59[6] Durand & Barlow,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p. 412-13錢銘怡主編,《變態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2009),頁361-62[7] Durand & Barlow,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p. 414-15. [8] 錢銘怡,《變態心理學》,頁363[9] Richard P. Halgin & Susan Krauss Whitbourne, Abnormal Psycholoyg: Clinical Perspective on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Boston: Mc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9), p. 326-27. [10] 錢銘怡,《變態心理學》,頁365[11] 同上,頁381-85[12] 同上,頁374[13] Halgin & Whitbourne, Abnormal Psycholoyg, p. 316-19. [14]王建平,《變態心理學》,頁214Durand & Barlow,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p. 430. [15]王建平,《變態心理學》,頁239[16] Durand & Barlow,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p. 435. [17]王建平,《變態心理學》,頁238[18] 錢銘怡,《變態心理學》,頁371[19] Durand & Barlow,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p. 413. [20] Halgin & Whitbourne, Abnormal Psycholoyg, p. 326. [21] 錢銘怡,《變態心理學》,頁365-66[22] Durand & Barlow,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p. 425. [23] Halgin & Whitbourne, Abnormal Psycholoyg, p. 314. [24]錢銘怡,《變態心理學》,頁375[25]王建平、張寧編著,《變態心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頁237[26]錢銘怡,《變態心理學》,頁377;王建平,《變態心理》,頁234[27]錢銘怡,《變態心理學》,頁373[28]王建平,《變態心理學》,頁236[29]同上,頁239[30] Halgin & Whitbourne, Abnormal Psycholoyg, p. 330. [31] 錢銘怡,《變態心理學》,頁367[32] Durand & Barlow,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p. 433-34. [33] Ibid., p. 436.  [34] 錢銘怡,《變態心理學》,頁386[35] Gordon Claridge, Miguel Farias and Mansur Lalljee, “Personality and cognitive predictors of New Age practices and belief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39.5 (Oct. 2005): p979. [36] 同上,頁 379-80[37] Durand & Barlow, 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p. 430.

 

請參考有關文章

寫給在大學修讀「變態心理學」的基督徒

從聖經看「臨床障礙」

新紀元技術、心理治療技術、心理障礙 

 

 

分享於: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310706869121155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