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不合聖經的流行心理學
節錄自《心理學偏離真道》第七、八、十一、十七、十八章
其他的心理學理論又怎樣?現在挑選一些為例,說明,除了「人人來自不健全家庭」和「自愛、自信、自尊」之外,心理學中還有很多不合聖經的地方,而且這些理論都已經在教會,很多信徒亦不加思索地接受。
表達感情
很多心理學家都教導人要發洩自己的感情。誠然,流露感情本身不是罪惡,但是這樣做真的可以叫心理更健康?可以培養仁義和聖潔?有證據嗎?
心理學家Harvey
Jackins就是一個極力提倡必須表達感情的心理學家,他認為人本來是好的、聰明的、有愛心的、能和別人合作的,但是因為受到感情上的創傷,所以智力慢慢被阻塞,頭腦不清晰,日後如果碰上類似的情形,心理按鈕被按動,就會產生各種人際問題。所以他主張讓小孩子盡量疏洩情緒,譬如孩子要哭的時候讓他盡量的哭,他心靈中所受的傷害才能修補。[i]
Jackins有什麼證據可以說服我們呢?他說,自從兩年半前,他開始領悟這個道理之後,他所見的事情都和這個原則都沒有衝突,所以他非常興奮。[ii]如果這就是所有的證據,算了罷。
另一方面,心理學家Albert
Ellis卻唱反調說,很多心理學家都教人必須釋放自己的情緒,一面可以保護自己,而且把怒氣悶在肚子裡會帶來血壓高或胃潰瘍之類的問題。但是他不同意,因為這樣做有時會惹來另一種麻煩,增加對方的敵意。[iii]
聖經並沒有明文規定我們應該不應該流露感情,聖經是注重人的內心,流露感情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
現在試看聖經中的一些例子﹕「哭」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保羅說自己,「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使廿一19)這是好的;但是當以色列人在曠野為著沒有肉吃「各在各家的帳棚門口哭號」,於是「耶和華的怒氣便大發作」(民十一10),可見這是壞的。
當然「發怒」也有好和壞。當雅比人向以色列人挑戰的時候,「掃羅聽見這話,就被上帝的靈大大感動,甚是發怒」(撒上十一6),這當然是好事,因為這樣的怒氣刺激掃羅帶領以色列人爭戰;但是該隱因著自己的供物不蒙悅納,就「大大的發怒,變了臉色」(創四5),結果把自己的兄弟殺了,可見這是不好的。
聖經雖然沒有禁止表達情緒,卻勸告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譬如﹕「快樂至極,就生愁苦」(箴十四13),就是樂極生悲之意,所以在極其快活的時候,也應該保持心平氣靜。又如﹕「不可含怒到日落」(弗四26);「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十六32)勸人不要隨便生氣,再明顯也沒有了。
從生父認識天父
現代基督徒很喜歡說,一個人怎樣認識天父,全看他怎樣認識他在地上的父親。譬如蔡醫生說﹕「神按著自己的形象塑造人。我們卻按著自己父親的形象塑造天父。」[iv]
其實,這不是什麼新科學研究的結果,佛洛伊德老早「認為宗教是原始人的『戀父情結』所引發出來的……神不過是一種被誇大的父親形像……每一種宗教的根都可以說是對父親的戀慕……難怪人會把神想成是一位崇高偉大的父親……只有這樣的父親才能瞭解作祂兒女的人的需要,才會被祂的兒女的禱告所軟化,被他們的懺悔所感動。」[v]
不錯,聖經稱神為天父,主禱文的頭一句是「我們在天上的父」(太六9),但是卻沒有說這位父親和地上的父親一樣,更沒有說一個人怎樣認識天父端視他怎樣認識自己的生父。聖經用父親比天父,因為一個是我們肉體生命的源頭,一個是屬靈生命的源頭;天父供應我們的需要,祂教導、約束、保護、安慰、鼓勵我們,天父是公義和慈愛二者並重,這些都是生父所應該學習的,但是事實上卻沒有一位地上的父親可以和天父相比,天下最好的父親和上帝相比,都會顯得不健全,理由很簡單,天父是完美的上帝,生父是有罪的人。
聖經對神的比喻其實還有好些,譬如聖經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詩廿三1),耶穌也說﹕「我是好牧人」(約十11),這是不是說上帝是一個滿面黃沙、滿身汗臭的老粗?如果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牧羊人,甚至連羊都沒有見過,我怎樣認識神?牧羊人遲早會將羊賣掉或者宰掉,上帝是否也會同樣對待我們?
聖經又將上帝比作丈夫。舊約聖經常將以色列人比作淫婦因為他們拜偶像離棄真神(何四12-13);新約聖經說教會是基督的新婦(啟十九7-8)保羅也說﹕「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林後十一2)。我們可以怎樣說呢?男人和未婚的女士們,就不可能認識神嗎?如果一個女人的丈夫不及基督完美,她也不可能成為基督徒嗎?
事實上,這也是新紀元邪靈的教導。新紀元交鬼的人中,有人交上一隻自稱「上帝」的鬼靈。冒牌上帝說﹕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你們都明白,所以你們憑這樣的經驗認識我,你們一面說「神是愛」,一面又說上帝處罰犯誡命的人,因為你們不懂得什麼是無條件的愛,你們將自己父母的形像投射在我身上,所以你們認為我是一個罰惡賞善的神,事實上,我是不審判人的。[vi]
放棄聖經,轉向心理學尋求人生答案,問題嚴重!
無意識
心理學理論不但有很多不合聖經之處,而且各家各派的理論互相矛盾,叫人無所適從,現在以無意識為例說明﹕
現代人,基督徒與否,大概都會認為人有潛意識和無意識,似乎這是一個真理,一個事實,並非僅僅理論而已,如果你表示不相信有潛意識,別人會以為你精神有毛病,或者你還活在石器時代,可能有些牧師還會指責你信仰不純正。
可是,一位名心理學家Rollo
May卻不同意,他說﹕「現在的人常常用無意識來辯解人的行為,簡直是可惡之極」,以至人逃避自己的真正面目,無意識不過是「一個方便的藉口,可以用來解釋任何因果關係,或者是一個儲存庫,你可以從其中找到任何行為上的解釋。」[xvii]Rogers也說﹕「無論我同意佛洛伊德的無意識觀念與否,這個觀念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意義。」[xviii]
《TIME》報導,最新心理學派Cognitive Therapy
的奠基人,心理醫生Aaron Beck也認為佛洛伊德的潛意識觀念沒有科學證據,棄之如敝屣。[xix]
當然嘛,無意識這個觀念根本沒有科學證據,所以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TIME》這樣評論﹕「佛洛伊德…從來沒有根據科學家所接受的實證方法去證明無意識的存在。」[xx]《TIME》又有一篇文章,抨擊佛洛伊德的主要理論,都是不能用科學方法證實的,而其中的「無意識」只不過是從浪漫主義借來的一個概念。[xxi]心理醫生Gary
Almy亦同意,佛洛伊德的無意識觀念是套用水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名詞,他那些有關無意識的理論是很容易被當時歐洲的浪漫主義文化所接納。[xxii]
Bobgan說﹕「潛意識可以用來解釋任何不能證實的理論。」[xxiii]
除了無意識觀念不能被科學方法證實之外,這個觀念實在是新紀元運動的橋樑,使人接受靈異事物為正常。請看這些心理學家怎樣講﹕Carl
Jung說,無意識就是人接觸神秘經歷的地方。[xxiv]心理醫生Scott
Peck把這個說法解釋得十分清楚﹕「簡單說來,我們的無意識就是神,神在我們裡面,我們常常是神的一部分。」[xxv]基督徒心理學家Benner亦說,在我們的無意識裡,有各樣的神秘事物,無意識也是靈異經歷的來源,譬如異象、預言、感覺神的同在。[xxvi]
另一方面,有現代邪靈自稱是人的潛意識。兩位新紀元人物在通靈過程中惹來「一位智者」[邪靈]不斷地向他講話,他本來也以為是自己的無意識在說話,[xxvii]他質問這靈體是誰,邪靈回答說﹕「我就是你呀!…把我當作你的潛意識也可以…」。[xxviii]這事件更進一步證明無意識或潛意識這個觀念幫助人接受靈異事情為自然事物。
再留意一下基督徒心理學家們的教導,似乎潛意識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理論基礎,如果無意識和潛意識這個觀念立不住腳的話,很多很多心理學理論全部垮台!
到底有多少心理學理論是真理,值得我們在教會中傳揚?
[i]
Harvey Jackins, The Human Side of Human Beings: The Theory of
Re-evaluation Counseling (Seattle: Rational Island Publishers,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