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神學﹕不值得冒的險
張逸萍
有誰不響往歡一塊逃避塵俗的綠洲?一個投向主懷的密室?有何基督徒不喜歡靈修?所以,近年在中國教會有人推動靈修神學,深受一般歡迎。可是,靈修神學是正途嗎?有危險嗎?
「靈修神學」這個名字翻譯得妙極了。可是,這個名字的英文是「Mystical Theology
或
Christian Mysticism」,直接的翻譯是﹕基督教奧秘宗、密宗、或神秘宗,因為靈修神學不過就是天主教中世紀修道院中的修士的神秘操練。
其中重要人物有聖方濟(Francis of Assissi)、大蘭德(Teresa of Avila)、十字架的約翰(John the Cross)、羅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梅頓(Thomas Merton)、盧雲(Henri J. Nouwen)、恩德曉(Evelyn Underhill)等等,一般被稱為基督教神秘主義者(Christian mystics)。
今天華人教會中常聽見的有「歸心祈禱」(Centering Prayer,或正心祈禱)、「默觀式祈禱」(Contemplative
Prayer)、「讀經頌禱」(Lectio Divina,讀禱)等,有時乾脆叫「默想」(Meditation)。
靈修辦法有如冥想技術
東方宗教和新紀元運動中的冥想,雖然有不同名字,手續也有少許不同,但是最終目的不外使頭腦空白。怎樣使頭腦空白呢?留意呼吸,重複咒語(mantra,口訣),集中精神於一點、一件事、一個影像等(觀想,visualize),最後頭腦空白,進入冥想狀態,達至忘我,甚至感到自己和天地合一。請見「冥想」和「新紀元運動(二)次要信念」文。
這些步驟,我們都可以在靈修神學的操練中找到,讓我列舉一些語錄為例﹕
1。呼吸——「放鬆,覺察基督的同在。吸氣(心中說﹕『神的安息。』);呼氣(心中說﹕『我的疲乏。』)重複此過程,直至你開始寧靜下來……靜默,等候……靜默……等候……」[1]
但是,聖經什麼地方強調親近神要留意呼吸?沒有,瑜伽等東方冥想卻有。
2。重複咒語——「不要分析經文……不斷地重複那一個字,或那一句子;不要急於去思考和應用經文的教訓,而是在不斷重複中……漸漸只集中在一兩個字上。〔例〕﹕『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慢慢只留下『顯大』或『基督』,其他字句全淡出。」[2]
但是,這不過是用「顯大」或「基督」作咒語,正如瑜伽使用「OM」為咒語。但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太六7)
3。觀想——「我們活潑運用想像,在心靈中重建事件的每一細節,然後投入活在其中,運用我們的感官去察看、聆聽、嗅聞、觸摸……」。[3]「想像自己走過一個可愛的森林小徑。……嘗試感到微風迎面而來……用你的所有官感去經歷這樣的風景……走到一個草原……升到雲層之上。想像自己的靈體發光,離開肉身……在創造主面前……聆聽他的話……」[4]但是,這是最典型的新紀元觀想技術。
4。頭腦空白——「若有任何 [心思的]
打擾,不要刻意對抗或停留在它們身上,只『以渴慕的心轉向耶穌來驅散它們』……」[5]
另一位說﹕「所有思想、所有觀念、所有影像,必須被遺忘,而我們赤裸的愛(赤裸,因為思想被剝除)卻要升向上帝……」[6]
這些基督徒神秘主義者都在說﹕除掉思想。但是,聖經從不吩咐我們倒空心思。
5。忘我,與神合一——「天主教的靈修神學學者經常盡量去描寫這種深切關係和高峰經歷(peak experience),高峰經歷就是完全渾然忘我,自己已經不是自己,甚至經歷過後,亦說不出那種經歷,那是一種完全令整個人消逝的關係。天主教神學傳統就是響往和神的關係到這種高峰關係。他們追求最高峰就是與神聯合(Union
with God)……」[7]但是,這和印度教或新紀元冥想的最高峰(與天地合一)有什麼分別?
請再讀「新紀元運動(三)各種技術」文的例子。請問靈修神學操練和新紀元冥想有什麼不一樣?大同小異?
誠然,不是每一個基督教神秘主義者所推薦的辦法都如此明顯,但他們似乎都認為祈禱就是停止思想。例如當蓋恩夫人(Madame Jeanne Guyon)談祈禱方法,她說﹕「注意!你最緊要的練習,是在神的面前,所以你的目的,是要停住你的心思,過於運用你的悟性。」[8]
常有人問﹕我們可否使用類似冥想的辦法接觸聖經中的神?我總是這樣回答﹕神若願意在冥想狀態中和人來往,祂不可能不在聖經中明言,但是,有沒有呢?沒有。傅士德(Richard Foster)在《屬靈操練禮讚》(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中也坦白地說﹕「聖經吩咐人操練禁食、默想、崇拜、和慶祝,至於怎樣做,它幾乎沒有任何指示。」[9]〔Meditation,中文聖經作思想或默想,但不是冥想。〕如果聖經沒有明文指示,基督徒就不應該畫蛇添足!請參「安靜和入靜」文。
神秘經歷
(一)愉快的感覺
為什麼人會喜歡這樣的經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它給人愉快的良好感覺。十架約翰形容他的經歷﹕「靈魂充滿某種光彩和壯麗,洋溢著恩典,湧現的愉快,遠超任何自然途徑能獲得。」
[10]另一個形容說﹕「一種溫暖的愉悅,從我心中擴散至整個人,神的臨在,使我深刻受感動……勢不可擋的極樂淹沒了我。」[11]
事實上,很多非基督徒冥想,很多基督徒追求方言或其他靈恩,也是因為喜歡這樣的良好感覺。為美好感覺而親近神,這樣的動機度值得三思。聖經說﹕「我們遵守神的誡命,這就是愛他了。」(約壹五3)所以,愛神不是一種感覺。
請見「一場空歡喜 」文。
(二)超自然經歷
靈修祈禱不但帶來神秘而美好的經歷,有時還會帶來超自然現象。例如得到聖痕(stigma,沒有自然解釋的傷痕)、他心通(telepathy)、超自然地飄浮(levitation)、分身術(bi-location,同時在不同地點出現)、臉上發光、物質超自然地增加(好像耶穌的五餅二魚神蹟),有更多人宣稱自己看見耶穌、聖母或其他聖人,從他們得到信息。[12]
正如靈恩運動中出現各種超自然事物,基督教神秘主義亦然。
請見「分辨真假神蹟奇事」文。
(三)聆聽的問題
一位靈修大師說,靈修時,「首先聽見好像有人在花園中行走的響聲;接著是一種隱隱可聞之聲,但仍不清楚,接著就是快樂的一剎那……變為完全可理解的話語,如同一位深交好友所說的話那麼熱情、親密,和清楚;接著就是生命和光進入人心靈裏面,能夠在靈裏見到耶穌,在祂懷裏安息……」[13]此外,很多基督徒也以為讀經時需要留意去聽一聽見神講的話。但這是對的嗎?
請見「聆聽主聲 」文。
帶來教義錯誤
無可否認,天主教神秘主義者的寫作,流露著一股對神的深切渴慕,有很多值得閱讀的地方。但是,其中一些人,在追求屬靈經歷過程中,思想改變,呈現泛神思想,甚至高舉「所有宗教殊途同歸」。
首舉的是梅頓,他和佛教的關係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他本是一個天主教修士,後來遇上一位佛教徒,鼓勵他研究天主教神秘主義,於是他開始相信所有宗教「本是統一」,可從神秘經歷明白。他表示,禪宗藉著冥想和默觀,為人提供最純淨的意識,引往基督的救恩的真意。他甚至公然表示﹕「基督教的更新就是基督徒對亞洲的宗教開放,梵蒂岡第二次會議已經開始『承認、保存、促進各宗教所有的屬性和道德的好處。』」[14]
恩德曉因為追求屬靈經歷,曾受到邪教影響,所以離開她長大的英國國教。之後,她對羅馬天主教極感興趣,雖然沒有正式成為天主教徒,但她在一些天主教學者影響之下,寫了很多這方面的書籍。
[15]
她曾表示﹕「每一個偉大的宗教,都源於一些人的特殊經歷,他們為人揭露屬靈事實……我們知道,回教是是永恒 [上帝]
向先知穆罕默德的直接啟示……」[16]
上邊兩位基督教神秘主義者因為和異教早有接觸,所以支持「所有宗教殊途同歸」,其他人未必曾受異教的影響,但因神秘經歷而思想近異教,並不罕見。例如,十架約翰提倡一個神秘的、狂喜的與神聯合的經歷,他描寫這個經有如登山,當到達山頂,可以與神聯合。有很多途徑可以登山,但是十架約翰以「Nada」形容它。「Nada」就是沒有什麼、空無一物之意。所以有人甚至把「佛教徒」的標簽加在他身上。[17]
又因神秘經歷的最高峰是與天地合一,或作與神合一,所以基督教神秘主義者可能不自覺地有點泛神思想。例如,大蘭德將她與神相交的神秘經歷形容為「靈性的婚姻」,因其結果乃是與神聯合,有如水點滴在江河或水泉中,與之溶合,完全分不開。[18]
《屬靈操練禮讚》雖然是基督教書籍,也贊同天主教神學,如懺悔;[19]
作者亦鼓勵人解夢和寫夢境日記,一如新紀元心理學家。[20]最後,筆者願意提醒大家,天主教那些在聖經裏找不到的教義,例如敬拜馬利亞,煉獄,玫瑰經,都是天主教徒自稱自己在異象中所得的啟示。
在中國教會領先推動天主教靈修神學的溫偉耀博士,曾指出它的弱點,其中之一是
﹕「因為純感性……容易發生在教義上的扭曲或信仰上的危機。……客觀性對教義的挑戰少了……什麼都可以包容,耶穌是什麼也可以,那麼只要能幫助感性更加深的,便什麼也是對的。……其他宗教的經驗也被接納,這就是發展的危機。」[21]
福音派的信徒是否願意冒這個險?感性享受重要?還是信仰純正重要?
長輩和專家的意見
批判靈修神學的書籍和文章,遠不及批判靈恩運動之多,以至部分中國信徒以為靈修神學是正途。若留意,批評的話仍不少﹕
已故的香港喜樂福音堂資深傳道人胡恩德先生說﹕「論到有人用『操練』的方法以尋求某種覺識,我們當分外小心。這方法集中思想,極力控制思想,專一集中思想一點事物,務求將腦中其他一般思想清除,以使心中有一種靜止狀態,期望由此而得著一點洞見。……看來這與一些異教追求的方法相同。這樣思想空白的狀態,可能成為邪靈進入的門路。……使用《聖經》的話語,反覆思想只一句或一節,不過是要停止一切其他思想,仍是異教徒們所做的,是危險的做法;況且我們不應把《聖經》的話,無意義反覆誦念(心中誦念)如念咒一般。……時下的操練,是從天主教部分人士學來的。可能習此者,認為基督教沒有這般的『屬靈』道理,以故向天主教學習。我們就是不要這道理,這道非真的屬靈(屬乎聖靈),倒是與異教的一樣,能使我們『通靈』。……基督教有被主非常使用的人……他們都不用所謂屬靈操練的方法。」[22]
平安福音堂
創辦人吳主光牧師,評靈修神學為﹕向天主教中世纪的修士取材,混合印度教的打座冥想,叫今天的神學院變質,亦是末世預兆。[23]
《偏差的誘惑》(Seduction of
Christianity)的作者之一表示,讀禱、
歸心禱告、《聖依納爵神操》(The Spiritual Exercises
of St. Ignatius)等,一般叫做「默觀式禱告」,是教會中的「極其危險的『屬靈』趨勢」。[24]
《真相系列》的作者們說﹕「不幸,他 [傅士德]
的辦法時而和新紀元或東方冥想技術相似。例如,他主張使用觀想和解夢。」[25]
神學教授莫雅倫(Alan Morrison)認為基督教神秘主義和東方神秘主義,同源於人類始祖的墮落,也是羅馬天主教和世界上其他宗教的共通之處,是跨宗教對話的基礎。[26]
曾經是新紀元人物,現在是基督徒的蒙坦妮高(Marcia Montenegro)說,實踐者放棄思想有如佛教和印度教的操作,常表示與「真我」相遇,亦是佛教禪宗思想,所以冥想式禱告不是真正的禱告。[27]
這些主內前輩都異口同聲地說﹕靈修神學的操練辦法,不過是東方宗教的、或新紀元的冥想。請再看兩位非福音派人士的話﹕
信不信由你,一位天主教神父,德雷爾(John D. Dreher)也批評道﹕歸心禱告是自我催眠的一種,可比於超覺靜坐(TM)。真正的禱告以神為中心,不是歸到人的裏頭,以自己為中心,所以他認為這不是天主教的,也不是基督教的。[28]
一位專門研究冥想的超心理學家也同意,他說﹕「基督教奧秘宗(Christian mysticism)發展了很多引進變異意識狀態 [冥想狀態之意]
的技術,但這些技術不及東方技術這樣精細,而且在西方文化中亦不流行。」[29]
(筆者亦同意,與東方冥想技術,如瑜伽或禪座比較,靈修神學的操練是程度膚淺一點。但是,冥想的危險並非和冥想的深度成正比例。只要冥想,危險隨時來到。請見「新紀元運動(二)次要信念」文的解釋。)
結論
既然靈修辦法有如冥想,又可能帶來泛神思想和其他錯誤,我們不能不說﹕靈修神學的操練,是不值得冒的險。
於是,常有人表示﹕「雖然靈修神學有很多危險,我們還是需要靈修的啦!」對,靈修是好的,但不要冥想化、神秘化它。那麼,怎樣靈修呢?請見「安靜和入靜」。
[1]王志學,《經歷神》(香港﹕基道出版社,1999),頁13,書中其他「退修程序」亦如此開始。[2]
同上,頁154。[3]
同上,頁58。[4] Richard Foster,
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 The Path to Spiritual Growth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8), p. 27-28.[5]
王志學,頁30。[6] Emilie Griffin,
Wonderful and Dark is This Road: Discovering the Mystic Path
(Brewster, MA: Paraclete Press, 2004), p. 72-73.
分享於: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353547238170451?pnref=story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Lois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