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回應《舉目》75期幾篇有關情緒的文章

孟安麗「為何生命成熟,情緒卻不健康?

陳義勇「親密關係中的心理疆界」

徐理強「當教會裡有人患上抑鬱症」

張逸萍

 

 

基督徒和情緒——這是一個複雜的題目,但很有意義,也很實際。《舉目》75期就有幾篇關於這主題的文章。可是,作者中有幾位是心理學博士、心理咨詢師、精神醫生,所以他們的文章,免不了或多或少從心理治療角度看事情。但是,合聖經嗎?  

 

基督徒和情緒 

第一篇我要討論的是孟安麗的「為何生命成熟,情緒卻不健康?」。 

讓我首先留意到的是﹕作者討論情緒健康與否,卻忘記為「情緒不健康」下定義!但她在文章卻裏提到幾個原因。 

她講的第一個原因是﹕聖經人物也會有怒氣、憂鬱等情緒。這一點,我非常同意。拙作「喜、怒、哀、樂」早已經講過——情緒本身不是問題,情緒背景的原因,那才是基督徒需要注意的。 

她列舉的第二個原因是缺乏這方面的「自我意識」,所以她建議大家讀「黃維仁博士的親密之旅課程」。難怪,她的第三個原因就是「牽涉到人生命中未處理的深度傷痕」。因為這正是黃博士在中國教會內外一向推動的「原生家庭傷害」問題。可惜這個理論,不但不合聖經,而且是新紀元邪靈所支持的。請見﹕「基督徒看黃維「愛情心理學」  」。 

作者不僅沒有為「情緒不健康」下定義,也沒有為「生命成熟」下定義!她只表示﹕「一個人對生命成熟的定義,與其屬靈觀有極大的關連。如果一個基督徒的屬靈觀,只是建立在對聖經的知識的熟悉度,及事奉的多寡上……」她也舉了一個例﹕「大家都熱心為主做工,但意見不同時,往往怒氣衝天,並且說出極具殺傷力的話。」相信任何真基督徒都能看得見出,這正是屬靈觀錯誤,生命不成熟的表現!不是「生命成熟,情緒卻不健康」! 

當然作為一個基督徒,她最後也提到靈性原因。她所說的﹕「若我們按肉體或舊人行事,就很容易犯罪……立志效法基督、活出真理,脫下舊人,穿上新人,認罪悔改,改變過去的習慣,靠聖靈的力量及引導,學習符合上帝心意的方法,處理情緒……」才是合聖經的解決之道。 

 

基督徒和流行心理學 

第二篇是陳義勇的「親密關係中的心理疆界」,雖然這篇文章和情緒並沒有明顯直接的關係,但被《舉目》安排為主題文章之一。 

該文主要講《過猶不及》一書,就是Henry CloudJohn Townsend兩位基督徒心理學家的《Boundaries》。我奇怪的是,作者說﹕「最近讀完《過猶不及》……」。這是一本1992年出版的書,屬老古董級,身為心理輔導員,居然剛剛讀到,現在才來推動!

Henry Cloud最代表性的教導是維護自身利益,學習說「不」。他的言論和著作,曾經有很多基督徒批評過。[1] 甚至我也趁過熱鬧,請見拙作「《過猶不及》﹕耶穌把界線設在哪兒?

陳先生說﹕「心理疆界就是擁有自己專屬的責任領域和明晰的權利範圍,抵擋侵略者的入侵,拒絕操控者的操控。……不侵犯別人的權利,也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不承擔別人的責任和後果,也不讓別人承擔自己的責任和後果。」但是,我們必須問﹕「疆界在哪兒?」基督徒更要問﹕「耶穌會把疆界設在哪兒?」 

陳先生以三位一體上帝的三個位格之間的合作無間為例,說明他們之間有「心理疆界」。我恐怕這不僅是錯誤的類比,而且有點褻瀆,因為無罪完美的三位一體上帝的位格,怎麼可以和有罪的一位一體的人類相提並論呢?

與「心理疆界」同來的,就是「學習說『不』」。陳先生說﹕「許多人從小被家人剝奪了說的權利,什麼事情都逆來順受,以至於成年後對自己身邊的人,親人、朋友、利害關係人,尤其是上司和有權力之人,不敢說”——簡直是逆天!」 

但是,陳先生忘記了講清楚,對什麼事情說「不」?什麼情形下說「不」?答案應該是﹕基督徒對不合聖經的事情,絕對說「不」;對於其他人的要求,我們要學習「走二里路」(太五4144)。雖然這樣做是困難,我們也大有可能做得不完全,但是,這是聖經的教導,也應該是我們的方向。請見拙作「什麼時候說「不」?   

所以,當陳先生問﹕「心理疆界是一個純心理學的概念,還是也合乎聖經的理念?」我的回答是﹕「這理論和聖經背道而馳。」 

陳先生作為基督徒,為基督教雜誌寫文章,當然要引用聖經,才像個模樣。可惜,他的聖經解釋,和很多基督徒心理學家一樣,是戴著心理學有色眼鏡解讀的。 

他說﹕「拒絕人更會產生很深的罪惡感。……聖經說:愛裡沒有懼怕……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約一》418)出於懼怕才去,這是真愛嗎?」 

首先,請讀全節經文﹕「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聖經是不是說,我們不要懼怕說「不」?勇敢地拒絕自己不願意走的「走二里路」?這是你的心理疆界呀! 

請再讀一段聖經註釋﹕「『懼怕』指害怕惹神震怒的心理……『愛裏沒有懼怕』指信徒若平時住在愛裏面,就不會懷著一顆恐懼的心情,害怕將來受神審判。……『就把懼怕除去』指愛能消除畏懼的心。『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刑罰』指主再來時受祂的刑罰……[2] 

基督徒應該恭敬地跟隨聖經的吩咐,不是把聖經隨意取來點綴心理學理論。我們讀基督徒心理學家的寫作,也必須謹慎分辨! 

 

聖經不足,必須心理『科學』? 

最後一篇是徐理強醫師的「當教會裡有人患上抑鬱症」。 

徐醫師說﹕「現今得抑鬱症(或稱憂鬱症)的基督徒不少。」然後他提出五步的建議——禱告、建立好關係、更多瞭解、一起讀詩篇等。

我對前四個建議都沒有異議,都非常合基督徒的常理。我只是奇怪(愉快地),徐醫師引用韋爾契博士(Edward Welch)的話和他的書籍。韋爾契是一個代表性的聖經輔導員!但是我更奇怪(不那麼愉快),他在文章結束時說﹕「聖經裡有輔導學嗎?這是另外一個讓人困惑的問題。我認為,聖經沒有系統化地討論輔導。如果希望用聖經的教導直接來建立輔導學的理論,肯定很困難。」 

所以徐醫師的第五個建議是「帶他去看醫生」。我相信,他是指精神醫生,至少是所謂專業的心理治療員,不是聖經輔導。 

徐醫師又說﹕「我認為,上帝用聖經啟示救贖真理,也用大自然來啟示創造真理。」 

我想徐醫師和其他基督徒心理學家一樣,誤以為心理學是上帝的普通啟示——上帝從聖經啟示救贖真理,但藉著研究大自然(在此指心理學),啟示生活所需的道理。這個誤解,我已經回答過很多很多次。請見﹕「心理學絕對不是上帝的『普通啟示」。這些基督徒心理學家不了解「普通啟示」這神學名詞的意義。此外,如果心理學是上帝的任何形式的啟示,裏面怎麼可能有邪靈啟示?請見拙作《邪魔登講台》。 

徐醫師繼續說﹕「有些基督教學者,認為心理輔導學是世俗的,因為心理學的預設(presupposition)是不合乎聖經真理的,所以不能為基督徒所用。我不認同這種觀點。因為就算前設不合聖經,然而經過實證得出來的結論,未必就與聖經真理相矛盾。」 

徐醫師為什麼不乾脆說﹕「經過實證得出來的結論,就不會與聖經真理相矛盾」?何必說「未必」?自己也有懷疑嗎?不敢肯定嗎?還是暗示「二者若矛盾,聖經錯,『科學』對」? 

讓我來分析﹕第一,何謂「實證」?請記得,心理學和真正的自然科學有一個距離,所以,心理學理論隨著專家,隨著時間而變遷。就以中國教會中流行的「原生家庭傷害」為例。這個理論源自佛洛伊德,現在已經有很多學者反對。請見﹕「異口同聲『不健全家庭傷害』已經落伍。誰的「實證」才是可信的「實證」? 

第二,因為心理學不是真正的自然科學,所以研究員解釋數據時,他會加進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結果正是「因為心理學的預設(presupposition)是不合乎聖經真理的,所以不能為基督徒所用。」請見﹕「心理學是科學?偽科學?有何含義?」。不但如此,心理治療裏面還充滿了很多新紀元思想和技術!請見﹕《邪魔登講台》和《心理學偏離真道》。請再看看這些技術的危險﹕「新紀元技術、心理治療技術、心理障礙」。 

這是適合基督徒的、有益的、實證科學?  

 

結論 

中國基督徒需要批判心理學!

 



 

 

 

 

分享於: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432731526918688

 

 

 

回「泛濫到處的流行心理學錯誤」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