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感觉,压制理智?
回应《举目》「理性主义的背后」
张逸萍
流行心理学常教人表达情绪,舒泄感情,想我们都听过一百零一遍。据说感性的人心理健康、良善仁慈;理性的人冷酷无情但内心痛苦。似乎表达感情是圣经所称许的美德!
最近有一位以种籽为笔名的人,在《举目》发表了一篇文章,叫「理性主义的背后」[i]。作者说:「在我们查经小组里,那些提出刁钻理性问题的,常常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很差的人。」发出理智问题是因为他们回避人际问题的讨论,以至所有人际关系都一塌糊涂。不但如此,「与神的关系,同样受到负面的影响——信任天父上帝的能力,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治疗之道,就是大家互相诉说昔日创伤,疤痕才能愈合。
【顺便一提,《举目》同一期,另一篇文章(施玮,「“自我”与属灵生命的成长」)却另有解释,该作者认为大陆背景的人喜欢理智上的争论,是他们的「求同心理」。可是,若是「求同」,怎么会争论?只会唯唯诺诺才是。难道受过心理学洗礼的人的思维方式都和一般人都有异?!】
虽然不见得所有心理学家都能和这位作者比美,但这是一个好机会,让我们一同思想:基督徒应否注重感觉,甚至压制理智?
常理和逻辑
(1)不能忽略理智方面
作者说:大陆出来的人,常常思考,会发很多刁钻理性问题。但是,我们觉得他们似乎比较多理智上的争论,因为中国基本上是一个无神国家、反对宗教信仰,所以当他们听到福音,会觉得新奇,难于马上接受,这很正常,而且值得尊重。
若留意,我们可以看见很多见证,大陆背景的人,理智问题得解决,是他们信主的第一步。让我随便举两个最近才读到的例:李东光说:「在刚听到福音时,接受了三十多年『无神论』教育、被撤底洗脑的我,自然会本能地进行辩论和反击」,但是弟兄姐妹都能化解他,而且向他表示得很有爱心,最后他接受了耶稣做救主,现正准备入读神学院。[ii]
罗新宇信主前很多理智问题,去聚会只为陪女友,在教会发出很多刁难问题,自夸刀枪不入,后来教会送他《科学与信仰》一本,偶然情况下读了,矛塞顿开,于是看见自己的罪,信了主,现在是传道人。[iii]例子多著呢!
我们不应该忽略、贬低、藐视这些提出理智问题的同胞!
(2)注重理智的人不都是坏蛋
表达情绪多少,当然有文化因素在内。例如:西方人比较东方人习惯表达情绪。那么,我们必须问:西方人都比东方人的人际关系成功?对上帝信心比较强?还有,南美州的人比北美州的人更热情,那么,我们是否看见南美州的人的婚姻比北美州的稳固?虔诚基督徒比较多?中国人都比北美的人冷酷?与比南美的人比较,中国人简直是魔鬼?
再者,根据观察,读理工科的人通常比较理性,难道他们都婚姻破裂?科学家中没有基督徒?微软(Microsoft)创办人比尔·盖兹(Bill
Gate)婚姻就比很多电影明星、甚至比很多心理辅导的婚姻稳定。怎么解释?
护教学是从理智角度去思考和维护基督教信仰的一门学问。那么,难道护教学家们都是冷血动物?大坏蛋?试想:写《铁证待判》的麦道卫(Josh
McDowell)、写了四十多本护教学书籍的贾斯勒(Norman
Geisler)、《游子吟》的作者冯秉诚等,他们的写作都帮助了很多有理智困难的人。他们是否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们的人际关系都破产吗?敬请种籽提出证据,否则希望他或她公开道歉。
(3)必须接受发霉的心理学八股?
为什么大陆背景的人都是这样可怕的「理智主义者」呢?种籽说:「大陆背景的信徒需要感情层面上的医治」,因为「医治创伤、恢复心灵健康,也是神拯救我们的目的。」作者继续说:很多人幼年时受的创伤未得治愈,所以他们必须在教会团契里说出从前的创伤,表达自己的感情,才能得医治。
这不过是早已落伍的佛洛伊德派心理学,也是今天教会中常听说的「原生家庭伤害」发霉八股。见下。
作者更进一步建议,教会代祷项目不要单为事情祈祷,更重要的是「把情绪问题列入祷告单。」试想:在团契(或弟兄姐妹见面时),大家互相诉说,从前父母有什么错,怎样对不起自己,或者从前社会上有什么伤害人的事情发生;教会祈祷项目上:「请为某人的伤痕还未愈合祈祷」。你对这样的教会有兴趣吗?我没有,也请大家不要参加这样的教会。此风不可长!
圣经的话
对于那些高举感性,低贬理智(反智)的人,上边这些逻辑推理,对他或她而言,应该都算邪魔外道。不知道他们对圣经的话有没有兴趣?无论如何,让我们现在看圣经怎样讲。
(1)理智不是恶棍、感情也不是罪魁
圣经从来没有叫人丢弃理智。圣经常提到「悟性」:「求你赐我悟性,使我得知你的法度。」(诗一一九125)保罗为歌罗西教会祈求,希望他们得著「智慧悟性」(西一9)。圣经表扬庇哩亚人,因为他们「天天考查圣经,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徒十七11),不用理智,怎样「晓得」?使徒们甚至「放胆传道……讲论辩驳。」(徒九29)圣经又劝众信徒「要……[为]真道,竭力的争辩。」(犹3)不用头脑,怎样辩论?基督徒怎么可以把理智丢弃?
感情或情绪也不是罪魁祸首。我们常在圣经看见耶和华发怒(例:出四14;民十一1)。圣经记载「耶稣哭了」(约十一35),耶稣也曾怒目看那些窥探 ,要控告 的人(可三5)。人可有的感情甚至是复杂的:「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诗二11)「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十二13)我们也看见圣经人物流露喜怒哀乐各种样情绪。
(2)感情是内心对事情的反应,所以我们要对付不良原因,最后还需要约束情绪
请见「感觉就是感觉?」***
的详细解释。
(3)其他
作者自称是50岁以上的人,想他或她大学时代所学的心理学老早落伍,被推翻了好久,但还不知道,所以早有成见,带著有色眼镜看事情。但是圣经说:「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没有偏见……」(雅三17)
有什么错误的有色眼镜呢?
首先,种籽认为提出理智问题的人是人际关系破产的人,言下之意,正面回答他们的理智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圣经说:「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反正我们的信仰是在众宗教中唯一可以通得过头脑的,我们都应该多学习基督教证据。
其次,把问题都推到往日创伤的辅导理论,正面违反圣经「忘记背后,努力面前」(腓三13)的教导,又不明白「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基督「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彼前二24)我们的主耶稣能给人的医治,远胜过心理学的!请见「你活在家庭伤害的阴影中吗?」文。
至于种籽的提议,说我们应该在教会常说出往日创伤一事,也违反圣经,因为圣经说:「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一切苦毒、恼恨、忿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彼此饶恕……」(弗四29-32),「总要说感谢的话」(弗五4),不是常常述说别人的错处。
(4)异端:「基督教不过是感觉」!
后来我浏览了种籽的个人部落格,发现,上边的横幅写著:「每一个人都有神学:无论合圣经与否,人人都有他或她自己对神的观念……基督教不仅仅是你做什么、也不是你知道什么,基督教关乎是你的感觉![iv]
意思就是说:不管你相信什么,合圣经与否定,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觉。那么,你可以相信耶稣为你的罪钉死、复活,所以你为自己能出死入生庆幸、感恩;你也可以认为耶稣的死教导我们牺牲精神、复活叫整个人类有了新希望,你为之欢欣,只要你能有深刻的感受就是基督教了。推而广之,不管你信的是耶稣、观世音、如来佛、黄大仙、穆罕默德、圣母马利亚、印度大师,只要你有深刻的感觉就够好了!
这样的神学思想绝对是异端!!!难怪种籽有这样奇怪的言论。
上帝「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不仅仅是很有感受。所以神「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 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弗四11-14)
真正的基督徒要明白真道,知道所信的是什么,免得被「基督教不过是感觉」的异端摇动!
当然,人不可能没有感觉,神也不蓄意忽略我们的感觉。但感觉应该是后果,不是整个基督教信仰!
例如,当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十一28)不光指一般的感觉。当时 「在诸城中行了许多异能,那些城的人终不悔改」(太十一20),所以感叹并预言审判的来临,然后向众人呼吁。这个重担指罪的重担,安息指在救恩里的安息。(来三-四)
最新研究
我猜测,人若受流行心理学影响,以至反对理智思考,可能也认为耶稣和圣经都没有什么大用。那么,和他们谈论新一代的心理学研究,希望有一点用途。
事实摆在眼前:
(1)人的问题都是往日创伤之故,不过是过时落伍的佛洛伊德派心理学老古董。见「你活在家庭伤害的阴影中吗?」和「已经被推翻的流行心理学」迷思#49。
(2)最新心理学研究已经改变了劝导人舒泄感觉的论调。请继续看「感觉就是感觉?」***。
所以劝导信徒压制理智,表达情绪,在教会团契互相诉说从前的伤痕,只有产生不良果效。若相信这样会增加对上帝的信心,改进人际关系,可算是狂想曲了!
建议
最后我必须问:为什么《举目》杂志会刊登这样的文章?原来,该杂志最近这样征稿:大陆背景基督徒在灵命成长方面比较突出的障碍……「不善于处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以理性知识作为心理防卫
……」[v]
可想《举目》有意以后帮助大陆背景的基督徒多多学习表达情绪。我希望编辑们三思,也希望所有华人基督教刊物留意,不要推动任何不合圣经、违反常理、过时落伍的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向来随著时代、随著专家变迁,与其随著它漂来漂去,不如回到神所赐的永恒真理——圣经——去寻找思想和行为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