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基督徒看黄维仁「爱情心理学」

张逸萍

 

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教授、很多婚姻家庭组织的讲员、有「爱情博士」之称的、黄维仁博士,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参加他的训练班《亲密之旅》,或至少听闻。虽然这不是一个基于圣经的课程,是纯粹心理学理论,但因黄维仁博士自称是一个基督徒,所以中国教会也大力支持推荐,反正今天教会是接纳心理学的。

这个课程的核心,就是黄维仁博士所讲的「爱情心理学」。那么,中国基督徒应该思想这个理论是否合圣经、是否值得接纳。

 

「爱情心理学」到底是讲什么的呢?有什么不合圣经之处?

(一)「人人都是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应用在爱情上

黄维仁博士说:「深度心理学认为,人在恋爱之时,心理上『退化』(Regress)回三岁之前的状态,因为恋人之间的互动与婴儿和慈父或慈母间的关系极为相似。」[1] 所以「在婚姻中,表面上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2]

为什么婚姻关系是重复人和父母的关系呢?

黄维仁博士解释说:「每个人的长成过程或多或少都受了一些心理创伤。有的父母只会批评,不懂鼓励……危害心理的健全发展。」[3] 爱情「可以满足我们心底深处的需要、医治过去留下的心灵创伤……我们潜意识中要求配偶成为自己从未有过的『完美的好父母』……心理上退化为婴儿状态……婚姻之中的两个『大婴孩』……千方百计地『讨债』,要对方负责再次使自己快乐起来。」[4]

也许我们可以更简单地概括黄维仁博士的「爱情心理学」,就是:我们从小受到父母伤害,所以预期婚姻关系有治疗弥补作用,但事与愿违,于是产生更多磨擦。

这不过是把今天在教会内外流行的「人人都是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应用在婚姻爱情上。

但是,这理论和圣经原则是相反的。根据圣经,人人都是罪人,总会互相伤害,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太七3),反应该「忘记背后,努力面前」(腓三13),因为最终我们都各自在神面前交帐(罗十四12)。

本网站上已经有文章谈及这理论不合圣经之处,请见:

你活在家庭伤害的阴影中吗?」或

《心理学偏离真道》 第九章「原生家庭探讨论:你是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吗?

 此外,如果我们使用普通常理去想一想,家庭对我们怎么只有伤害,没有良好的影响?黄维仁博士似乎觉得我们所经历到的都是伤害,或者只有伤害才能影响人!

此外,人所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校、社会、教会,朋友……都可能有影响。近来对大脑的新研究,发现大脑、基因、激素,对人的行为有更大的影响。所以把所有问题推到父母伤害身上,是粗浅幼稚。请再看上边两篇文章。

 

(二)从逻辑常理角度考虑

让我们再问,小时的心理创伤为什么影响今天呢?

黄维仁博士引用佛洛伊德心理学的名词「移情」(transference),或一个比较通俗的讲法:「心理按钮」(emotional button),为解释,他说:「爱情与婚姻关系,比人间任何关系都更易引发这些潜存的『心理按钮』。配偶一个无意识的举动、或一句无心的言语,都足以使我们回到过去的情绪状态之中,那些痛苦的经验,仿佛又要重现了,……这就是心理学界所称的『移情』现象。」他举了一个例:「配偶无意间说了一句『你真没用』,就可能使我们暴跳如雷、小题大做。顿时,我们似乎在配偶身上,又看到了父母严酷指责的影子;在情绪上,似乎又重新经历了童年被父母苛责讥讽的痛苦。」[5]

有时,黄维仁博士也会提到一个叫做「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的心理现象,例如「有些男士对温柔体贴的淑女毫不『来电』,但却深深迷上冷艳高傲,没好脸色,老是挑剔,永不满足的女性。后来发现,他们都有好强,好掌控,标准极高的母亲。从小不管他们多努力要做好,却总达不到母亲的标准,无法取悦母亲,讨她欢心,从她身上得到温馨的母爱。难怪他们成长后,容易被这些身具母亲心理特征的女性所吸引。」[6]

现在让我们从逻辑角度考虑黄博士的教导:每一个个案,除了从「原生家庭伤害」来解释之外,应该还有其他解释办法。试想:

1。讨债——黄维仁博士说,我们都因受了父母伤害,所以要求配偶对自己好、为自己疗伤。

这一点很容易看得穿,因为人人都有自我中心的罪性,所以要求别人,忘记要求自己,把父母扯来鞭尸,是不公平的。相信基督徒与否,都会同意这一点。

2。移情——黄维仁博士的例子:配偶无意间说了一句『你真没用』,于是这人就想起童年被父母严酷指责,重新经历了讥讽的痛苦,于是暴跳如雷。

我们可以这样推理:任何人都曾经多于一次被人指责「没用」,不是吗?为什么只有父母讲的话才伤他的心呢?当配偶说了一句「没用」,他可能想起之前一天被老板痛骂,警告要炒鱿鱼的情景,他本来就心烦,所以配偶的话火上加油。若真有「移情」,也需要知道移那一段情?

3。强迫性重复——黄维仁博士在上边的例子:有些男士对温柔体贴的淑女毫不『来电』,但却深深迷上冷艳高傲,没好脸色,老是挑剔的女性,因为这些男士的母亲个性都甚强,所以他们选择和母亲一样的女性。

我想,除了使用「强迫性重复」解释之外,大有可能有其他合理解释,例如:这位男士可能只喜欢漂亮的女人,但因自己的条件,老是追不到手,其余那些没有那么漂亮的,再温柔体贴,他也不感兴趣。

4。强迫性重复可两面应用——还有一点,令我更混淆,黄维仁博士有一次说:「母亲过份好强、什么事都要管的男士,常被看起来楚楚可怜、温柔顺服的女性所吸引。」但是那些「心理受伤较严重的人,常会被带著类似自己父母负性人格特征的对象所吸引。」[7] 换言之,男人若喜欢冰冷的女人,是他妈妈的错;若喜欢温柔的女人,也是他妈妈的错。这样的理论永远不会错,反正无论如何,都是父母之过。

以后当我们听到心理学理论时,请大家不要丢弃逻辑推理能力。 

 

(三)已经落伍的佛洛伊德派心理学

黄维仁博士常称自己的心理学是「深度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就是建筑在无意识上的心理学,其中的「移情、心理按钮、强迫性重复」观念,也得倚赖无意识而成立,可是「「潜意识、无意识」并非实有,且和新纪元挂钩 」。

任何稍懂心理学的人都能知道,这些通通都是典型的佛洛伊德派理论。1993 年的《时代杂志》(TIME)的封面写著:「佛洛伊德是否已经死去?」接著之后,有一批文章出现,都表示他的理论已经落伍,被推翻了。今天甚至「佛洛伊德已死」的文章也都死了。

这派所滋生的「不健全家庭伤害」,也就是黄维仁「爱情心理学」的基础,也被推翻了,请见:「异口同声:「不健全家庭伤害」已经落伍」。

再者,黄维仁博士的理论不但是基于佛洛伊德派理论,也加插了容格(Carl Jung)派的理论。例如他谈到「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人格。」[8] 请不要忘记,容格是一个交鬼的人,请见「交鬼的容格」,不知道他的理论有多少是直接或间接来自邪灵?基督徒必须谨慎!

 

(四)新纪元思想

最后,最可怕的是:「人人都是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其实也是新纪元思想。虽然这不是新纪元思想的中心,是次要的,但是,今天的心理学愈来愈新纪元化,而新纪元也喜欢流行心理学,所以两者界线难分。

你活在家庭伤害的阴影中吗?」已经稍微解释,若要深一步更更多认识,请见:「《邪魔登讲台》例子:不健全家庭伤害」(务请必读),然后再请读 《邪魔登讲台》见下附录

如果同一个理论,被基督徒心理学家宣扬,又是邪灵所教导的,弟兄姐妹们,你不关心吗?

 

结论

最后黄维仁博士讲到,我们怎样把自己从这些可怕的束缚中释放出来,他说:「当我们用现在更大、更远、更成熟的眼光去检视昔日的伤痛,那些破坏的魔力才能消失、减少。多年前一个小孩所无法承受的苦痛,经过这些年来的学习及智慧的长进后,再重新面对,会比较有能力解决当时的困难。……过去深沉的创伤,需要借著专业辅导帮助你走出伤痛。」 [9](所谓「专业辅导」,即职业、收费的心理治疗员。)

我认为:既然「爱情心理学」理论不合圣经,又有其他问题,基督徒应该回到圣经去,以圣经原则重整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必能更有效地面对问题。

 

 

=================================  

=================================  

轉自﹕https://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UA_Chn_samples/S_dysf_family.htm

 

摘录自:《邪魔登讲台》

第五章心理学

不健全家庭伤害

 

「这内心幼童(或作内在孩子、Child withinInner child)没有获得足够的爱」,我们需要让他(或她)获得所需要的,否则,这孩子将「倔强地拒绝长大」。结果,有些人在他们的成年人生命中,「不断将他人视作父母」,「很多人在他们的人际关系中,是寻求一个母亲,不是妻子、爱人、或朋友。」他们可能找到一个愿意扮演母亲角色的人,虽然如此,「他们终于还是会说:『无论你多努力尝试,你总不是我的母亲!』」 无论如何,他们继续「将每一个人当作自己的母亲。」除了内心幼童之外,我们里面,还有一个整天惶恐不安的「内心青少年」(Adolescent within),他们都在影响我们成年的人生。然而,冥想可「让我们解除过去对我们今天的束缚,但你自己必须先行放弃这样的思想,让过去的事情成为过去。」[1] 

耳熟能详?如果你以为上边的语录来自你所敬佩的基督徒心理学家,那么,你会大吃一惊,因为这是有名的新纪元导灵 [鬼灵] 拉撒烈的教导。请再看看下面的语录: 

「每个人的长成过程或多或少都受了一些心理创伤。有的父母只会批评,不懂鼓励……有的父母把子女当作自己的财产……有的父母情绪上太需要子女的爱……危害心理的健全发展。」[2] 爱情「可以满足我们心底深处的需要、医治过去留下的心灵创伤……我们潜意识中要求配偶成为自己从未有过的『完美的好父母』……心理上退化为婴儿状态……婚姻之中的两个『大婴孩』……千方百计地『讨债』,要对方负责再次使自己快乐起来。」[3]

你知道谁说上边这一段话吗?答案是:在中国教会鼎鼎大名的黄维仁博士。这并不是黄博士偶然一次的言论,这是他一向以来在中国教会大力推动的道理,例如他亦曾说:「深度心理学观察发现,过去的心理伤痕,最容易浮现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之中,以前未得满足的心理需求,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想从伴侣身上加倍讨回。[4]

请问二者的教导有什么不同? 

 


[1] Lazaris, The Sacred Journey: You and Your Higher Self  (Palm Beach, Fl: NPN Publishing Inc., 1988),  118-120.[2]黄维仁,「婚姻的解析与重建」,《使者》,9-10/96,页54[3]黄维仁,「婚姻的解析与重建」,《使者》,11-12/96,页52-54[4]黄维仁,「原生家庭」,家新,第二十六期,2005,页5-72-3

 

 



[1]黄维仁,《活在爱中的秘诀》(http://www.cclw.net/coach/hzazdmj/),连载四。[2]「黄维仁博士残存心理情结是婚姻的暗流,如何医治过」,摘自美国黄维仁博士《亲密之旅》(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635056/ [3]黄维仁,「婚姻的解析与重建」,《使者》,9-10/96,页54[4]黄维仁,「婚姻的解析与重建(2)」,《使者》,11-12/96,页52-54[5]「黄维仁博士残存心理情结是婚姻的暗流,如何医治过」。[6]黄维仁,《活在爱中的秘诀》,连载三。[7]黄维仁,「婚姻的解析与重建(2)」,页52[8]黄维仁,《活在爱中的秘诀》,连载二。[9]「黄维仁博士残存心理情结是婚姻的暗流,如何医治过」。

 

 

 

 

回「恩爱亲密训练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