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爱、自信、自尊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吗?
节录自《心理学偏离真道》 第十章
现代心理学家高举自爱/自尊/自信(Self-Love, Self-Esteem),视之为众善之泉,缺少了它就是万恶之根,所以学生考试不合格、吸毒、未婚少女怀孕等等都推到「自尊/自信不足」的头上;据说自尊/自信程度高的人,不但可以避免很多不良行为,而且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同时,教会中类似的谈论到处可闻,流行到一个地步,没有人疑问这是否圣经教导,似乎自爱/自尊/自信不但来自圣经,简直是圣灵所结的果子!
什么意思?
Self-Esteem 一般被翻译为自尊或自信,但是 Esteem 这个字是敬重之意,所以 Self-Esteem 应该是自我重视、自我抬举、自我欣赏、对自己有好感等等。它的定义是什么?《Newsweek》报导:「调查过一百位教员的意见之后,得到二十七个完全不同的答案,所以全国议会无法同意于一个定义。」[i]虽然如此,但我们仍然可从一些专家们的意见看出一点眉目:
自尊/自信权威 Nathaniel Branden 说:「自尊/自信有两方面,就是认为自己能干和有价值,所以就是自我信任和自我尊敬。」他解释说,一个人必须自觉能干,否则当他面对事情时,就会反映出他这样的想法,于是表现笨拙。另一方面,因为人有道德观,所以他必须觉得自己的道德原则正确,才能有一个快乐的生活。[ii] 心理学家 Wayne Dyer 也一样,认为自尊/自信就是觉得自己有价值,和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iii]
心理学家 Carolyn Ball 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自信,她说:「思想可以创造现实┅如果我们相信一件事,不管它是不是真的,我们就会按照它而行动。」[iv] 基督徒心理学家们也持同样的论调,譬如 Bruce Narramore 认为,如果一个人轻视自己,他就不可能有什么成就,反之,如果人觉得自己好,他就有可能开发他的潜能。[v]另一位名基督徒心理学家 David Seamands 也说,自信/自尊不足是撒但最厉害的武器,自信不足使人瘫痪、破坏人的梦想、毁坏人际关系、损害基督徒的事奉。
不但无益
首先让我们用常理去批判这个理论。一个人是否因为自信是好人,于是变为一个好人?觉得自己聪明能干,于是变得聪明能干?自信能得全「A」的学生至少能成为优异生?每一个自信能成为百万富翁的人迟早会发达?你能同意这样的道理吗?如果是真的话,实在太好了!可惜这些理论,并未有事实证明,却大有研究者反对。
《Newsweek》曾经专期报导自尊/自信运动,指出现在很多的美国教育著迷于自尊/自信,加州圣地牙歌市立学校为了要增加小孩子的自尊/自信,曾一度企图不让学生成积单上有「F」字,又说,美国学童对自己的数学能力的自信程度比日本和台湾的学童高,但真正的考试成积却相反。[vi]
《Newsweek》继续说,虽然「自尊/自信不足」似乎和青少年未婚怀孕有关,但是另有研究指出高度自信和青少年日益增加的性行为有关。[vii]该期《Newsweek》的封面标题是「自尊/自信的咒诅」(The Curse of Self-Esteem),可算是该文章对「自尊/自信」的结论。
《New York Times》曾经有一篇标题为「自尊/自信不被敬重」的文章,因为研究显示它的程度多少与成功无关,有些帮派少年自信甚高,有些自觉无价值的人却大有成就,现在很多学校教师已经醒悟其害处,但是该文表示自尊/自信仍然会大受欢迎,除了因为它已经深入美国文化以外,「只要我们的社会高举个人主义,它仍然会诱惑我们。」[viii]换言之,自尊/自信之所以流行,不是因为它的可信性,是因为它迎合人性。
心理学家 Paul Vitz 的总论最中肯,他说:「自尊/自信和人的表现没有一定的关系,无论正面反面都没有」,因为人生是非常复杂的,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没有什么大用。[ix]
而且有害
原来评论家认为自尊/自信没有意义,旷时误事。仅止于此的话,问题倒轻,但是自尊/自信实在带来害处。
有碍进步
有一次《U. S. News》报导,现在的老师们因为恐怕伤害学生的自信,所以不愿意给学生坏成积,结果美国学生「虽然对学业厌倦、缺席、做功课的时间缩短,但是仍然对自己的学术水准充满信心」。[x]另一篇社评说,在二十一个国家的高中毕业生考试中,美国学生排名第十九,评论者认为美国学校所采用的自信运动影响学生成积。[xi]的确,如果一个人天天努力保持良好自我形像,何来改进?如果「A」得来容易,结果学生成积退步,有什么奇怪?
助长暴力
最新的研究已经开始对自信运动不利。有心理学家批评美国学校的自信教育说:「自信/自尊使人自我中心,甚至带来自恋狂」,而且现代父母受自信/自尊运动影响,所以避免批评孩子。[xii]不但如此,《Yahoo News》亦报导,一般人认为侵略性行为是自尊不足所导致,但是最近两所大学进行了一个研究,量度学生的自信/自尊程度,然后让学生展现他们的暴力倾向,结果显示,侵略性的反应来自有高度自尊/自信的学生。[xiii]
影响教会
《Newsweek》亦报导:「教会发现『自尊/自信不足』不像『罪』那么使人反感。」又说:「从前美国的教会不怕指责会众为卑鄙的罪人┅『今日教会』传讲┅最大的罪是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是我们一向认为是罪的的那些行为┅如果你过著一个罪恶的生活,就是因为你缺乏自信┅所以指责罪人是没有用的:只会叫人对自己更没有好感。」[xiv]现在属世人仕都看见教会被自信运动影响,所以讲台上少有听到关于圣洁、敬畏神、对付罪的信息。教会却没有自知之明,实在可悲!
错误神学
反之,很多基督徒心理学家都反对舍己的教导,譬如有说:我们以为耶稣叫我们 self-denial ,不应该有自尊/自信,实在是我们自己误解了圣经。圣经说神是爱,你不必做任何事情来获取神的爱,否则你就是律法主义,所以基督徒不要问可否做这个,可否做那个。[xv]
虽然舍己不等于禁欲守律法,但是基督徒应该常常自省,而且耶稣实在曾经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 [NIV 作 deny himself ] ,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十六24)」。
尤有甚之,美国名牧 Robert Schuller ,他在教会内外大力推动自尊运动,全美国闻名,他曾经为罪下了一个定义:「任何剥夺自己或别人的自尊自信的思想或行动」,他对重生的定义是:「从一个不良的自我形像变成一个良好的自我形像,从自卑变为自尊/自信」。[xvi]如果最重要的神学思想都被心理学歪曲了,恐怕有一天心理学会在基督教中正式变成异端。
Schuller 当然是极端份子,难得有人能够和他比美,但是这个例子应该已经足够让基督徒警惕了。
新纪元思想
「自爱/自尊/自信」其实是新纪元主要思想,新纪元运动中有好些通灵人仕,他们所交上的鬼灵也强调这个道理,譬如鬼灵 Ramtha 说:「你要爱你自己,爱是唯一将自己无限神圣显露的途径。」[xvii]鬼灵 Lazaris 也说:「神圣的旅程以自爱开始┅」。[xviii]鬼灵 Orin 最喜欢谈论自尊/自信,它的书看过去就和现代流行心理学差不多,譬如它说:有自信的人觉得自己有价值,对自己有好感。[xix]又说,一个人必须自己来肯定自己的自尊/自信,不能依靠别人的评价来决定。[xx] 笔者所读过的新纪元邪灵教导,几乎都大力支持这道理。
此外,很多心理学家也使用新纪元技术帮助人增加自尊/自信。譬如说,改善自我形像「最有效的办法是┅冥想」,又说,催眠术可以控制自信不足的坏习惯。[xxi]甚至有心理学家明言,这样的办法「就和密宗瑜伽学生学习冥想的方法一样,回教神秘宗的内心幻像训练也是差不多。」[xxii]
你愿意接受邪灵的教导吗?
圣经教导
圣经没有教我们「自爱/自尊/自信」,而且很多经文带有完全相反的含义。
自爱
基督徒心理学家都很喜欢引用「爱人如己」(可十二31)一句话来说明圣经教导我们先去爱自己,然后才能去爱别人,但是这是一个错误的圣经解释。神学家 James Edwards 说,这样的观念来自心理学,圣经从来没有叫你爱自己,却多次命令我们去爱神和爱其他人,所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懂得要爱自己,满足自己的愿望,少有人需要别人提醒,所以圣经的意思是说信徒应该照顾别人,好像照顾自己一样。[xxiii]
果真如此,圣经多次命令我们去爱别人,譬如: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约十五12)
「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约壹四11)
「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五14)
圣经亦指出爱人不需要先爱自己:
「爱人┅要彼此推让」(罗十二9-10)
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林前十三5)
圣经不担心你不爱自己,譬如你肚子饿的时候,你一定会找东西吃,问题是别人肚子饿的时候,你怎样做?或者两个人都肚子饿,但是只有一碗饭,你怎样做?你能「爱人如己」吗?诚然没有人能完全不自爱,但是圣经教导我们朝著「舍己」的方向走,每天少爱自己一点,多爱别人一点,但是今天的心理学理论是教人朝著完全相反的方向走,与圣经真理背道而驰。
而且,「末世┅人要专顾自己」(提后三1-2; NIV 作 lovers of themselves),现在教会内外都有人大力推动「自爱」,想是末世症状已经显明。
自尊
请看下面的经文:
「人算什么?」(诗八4;一四四3;伯七17)
「考究自己的荣耀,也是可厌的。」(箴廿五27)
「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口自夸。」(箴廿七2)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十四11)
「以谦卑束腰┅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所以你们要自卑┅ 必叫你们升高。」(彼前五5-6)
「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二3)(KJV 作 Esteem others)
这些经文和自尊的观念和谐吗?当然不和谐!正如自爱一样,圣经是不怕你缺乏自信和自尊,只劝你约束它,学习谦卑和信靠神,心理学理论和圣经教导是背道而驰。
自信
请继续看:
「你见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么?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箴二十六12)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箴二十八26)
「虚心的人有福了」(太五3)
「我在你们那里,又软弱,又惧怕,又甚战兢。」(林前二3)
「自以为站立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
这些经文和自信的观念和谐吗?当然不和谐!
大概又有人问:「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一点自信?岂不是很颓丧吗?」圣经虽然不教导我们自信,却没有教导我们意气消沉、悲观消极,圣经有更宝贵的道理——信靠神,不是信靠自己。
约书亚很可能是一个自信不足的人,他自己并没有设法去增加自信,神也没有鼓励他自信,神只是鼓励他说:「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那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书一9)神弟兄姊妹们,你觉得自己自信不足吗?请你信靠仰望神。
完全没有<<<===========================================>>>百分百
↑ ↑ ↑
你一定是在标度上某处
<<<=====
圣经叫你少爱自己,多爱别人,
少依靠自己,多信靠神
====>>>
心理学叫你更爱自己,对自己更有信心
可见,心理学和圣经是背道而驰!
自我接纳,自我价值,自我形像,我、我、我┅
Schuller 解释说, Self-Esteem 实在就是圣经中的自爱,他挑选这词,因为这样可以和心理学家及专业人仕有一个沟通的桥粱,事实上,还有其他类似的名词,譬如自我价值、自我形像、自我威严等等。[xxiv]
请再看圣经怎样讲及这些概念:
「那自荐的人┅用自己量度自己,用自己比较自己,乃是不通达的。」(林后十12)
自我接纳、自我价值、和自我形像等等,正是不通达也!
圣经人物的榜样
最后请留意圣经里的属灵伟人怎样看自己,他们的自我形像应该是我们的榜样。
摩西在年青的时候一腔热血,后来经过四十年的磨练,当神要用他的时候,他却说:「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地领出来呢?」(出三11)。
大卫对自己的评论甚多,因为大部分的诗篇都是他的心声,他说自己是「软弱的」(诗六2),又说「神阿,我的愚 你原知道,我的罪愆不能隐瞒。」(诗六十九5),也知道他的好处不在神以外(诗十六2)。
保罗对自己的评论最有趣,虽然他的工作「没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后十二11),他说自己:「又软弱,又惧怕」(林前二3-4)。王明道先生所翻译的《隐密处的灵交》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观察:在成圣上的进步,可以用对于所剩存的罪所有的敏感度去衡量,使徒保罗在主后五十九年写信给哥林多教会,他称自己为『使徒中最小的』(林前十五9);过了五年以后,在主后六十四年写信给以弗所教会,他称自己『比众圣徒中最小的还小』(弗三8);到主后六十五年,在他正要行完在世路途,预备进安息的时候,他写信给提摩太,竟然说:『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提前一15-16)。[xxv]
由此可见,灵性愈进步,自我形像愈下降。
但是这些伟人们都懂得信靠神:当摩西觉得自己没有力量将以色列人领出埃及的时候,神对他说,「我必与你同去」(出三12)。大卫倚靠神的心最明显不过,他说:「我的心投靠你,我要投靠在你翅膀的荫下」(诗五七1)诗篇中也充满了这样的句子。保罗更没有例外,他非常明白工作的力量来自神,当他讲到自己「四面受敌┅┅却不至死亡」(林后四8-9),因为他深深明白「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神,不是出于我们。」(林后四7)。
结论
自爱/自尊/自信,不但不是圣灵所结的果子,而且对基督徒灵命有不良影响,敬劝弟兄姊妹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 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
后记
正在《心理学偏离真道》出版的时候,美国一份相当有份量的科学杂志《Scientific American》有一篇关于自尊/自信的文章,该文报导很多最新研究,其结果都推翻从前的想法,譬如一向以为自尊/自信有助学习,现在发现这样的信念完全没有证据。又有研究显示,自尊/自信无助于人际关系,只有在主动交友一事上有助,但是这些人更容易和别人绝交,另找伙伴。此外,那些自尊/自信高的人比较不受约束,易于冒险,性行为比较开放随便。当然,文章亦报导自尊和暴力行为的关系:「有侵略行为的人一般对自己有好感,自视甚高┅┅校园中的恶霸,比较其他孩子自信」。[xxvi]
因为时间关系,这篇文章的资料无法被搜集在《心理学偏离真道》中,但这是一个好例子,说明心理学理论不是真理,而且那些和圣经真理不符的理论,迟早会被推翻,所以基督徒不必震摄在属世智慧面前,只需专心跟随圣经教训。
全文完
[i]Jerry Adler, “Hey, I’m Terrific!”, Newsweek, 17 February, 1992, p.48. [ii]Nathaniel Branden, The Psychology of Self-Esteem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71), p.110-14. [iii]Wayne Dyer, What Do You ReallyWant For Your Children? (New York: Avon Books, 1985), p.44-48. [iv]Carolyn Ball, Claiming Your Self-Esteem (Berkeley, CA: Celestial Arts Publishing, 1990), p.30-31. [v]Bruce Narramore, You’re Someone Special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78), p.11. [vi]Adler, “Hey, I’m Terrific!”, p.48. [vii]Ibid., p.51. [viii]Kirk Johnson, “Self-Image Is Suffering From Lack of Esteem,” The New York Times, 5/5/98, p. F7. [ix]Paul Vitz, Psychology as Religion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94), p.17. [x]Ben Wildavsky, “At least they have high self-esteem,” U. S . News & World Report, 2/7/20, p.50. [xi]John Leo, “Hey, we’re No.19!” U. S. News & World Report, March9, 1998, p.14. [xii]Catherine Donaldson-Evans, “School Self-Esteem Programs Get Mixed Grades,” Fox News, 3/7/02. [xiii]“Narcissists most prone to aggression,” Yahoo! News, 7/26/98. [xiv]Adler, “Hey, I’m Terrific!”, p.46,50. [xv]黄维仁,真我之追寻(SantaClara,CA:家庭更新协会,1995年),录音带#5。[xvi]Robert Schuller, Self Esteem: The New Reformation (Waco, TX: Word Book, 1982), p.14,68,74. [xvii]Steven Weinberg, ed., Ramtha: An Introduction (Eastsound, WA: Sovereignty, Inc. 1989), p.43. [xviii]Lazaris, The Sacred Journey: You and Your Higher Self (Palm Beach, FL: NPN Publishing, 1988), p.101. [xix]Sanaya Roman, Living with Joy (Tiburon, CA: H. J. Kramer, 1986), p. 55. [xx]Ibid., p.59. [xxi]Ball, Claiming Your Self-Esteem, p.37,161. [xxii]Matthew McKay & Patrick Fanning, Self-Esteem (Oakland, California: St. Martin’s Paperbacks, 1995), p.242. [xxiii]James Edwards, NIV Commentary: Romans (Peabody, Massachusett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Inc., 1992), p.313. [xxiv] Schuller, Self Esteem, p. 15. [xxv]王明道译,隐密处的灵交(香港:颂恩出版社,1964),p.28。[xxvi] Roy F. Baumeister, Jennifer D. Campbell, Joachim I. Krueger and Kathleen D. Vohs, “Exploding the Self-Esteem Myth,” Scientific American, January 2005, p. 84-91.
分享於:http://blog.sina.com.cn/s/blog_c036712e0101chs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