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心理學和基督教﹕四/五個觀點》米缸不得

張逸萍

 

 

今天幾乎沒有人沒有手機,而且當有新款手機推出,很多人馬上去搶購,因為新的肯定是比舊的進步,有更多的優點,可能音響升級或運行較快等。但是,新版的東西,總是比舊版優秀嗎?

 

《心理學和基督教﹕四個觀點》和《心理學和基督教﹕五個觀點》

幾年前我曾經讀到一本書,討論基督教和心理學之間的關係,叫做《心理學和基督教﹕四個觀點》(Psychology & Christianity: Four Views[1],下面簡稱《四觀》。不久之後,發現同一個出版社,幾乎是同樣的幾位作者,又出版了《心理學和基督教﹕五個觀點》(Psychology & Christianity: Five Views[2],下面簡稱《五觀》。每一個觀點,由一位學者代表介紹,然後其他學派的代表人作簡短評論。

 

下面簡列各觀點和其代表人﹕

《四觀》編者﹕Eric Johnson & Stanton Jones

解釋層次Level-of-explanation view)由David G. Myers 代表

結合主義Integration view)由Gary R. Collins代表

基督教心理學Christian Psychology)由Robert C. Roberts代表

聖經輔導Biblical Counseling view)由David Powlison代表

 

《五觀》編者﹕Eric Johnson

解釋層次仍然由David G. Myers代表

結合主義改為由《四觀》編輯之一的Stanton L. Jones  代表

基督教心理學由仍然Robert C. Roberts 代表

轉化心理學Transformational Psychology view)由John H. Coe & Todd W. Hall代表

聖經輔導仍然由David Powlison代表

 

比較二者,我留意到兩件事﹕

1。多了一個觀點,即轉化心理學

2結合主義的代表人轉變了

 

 

A)多了一個觀點,即轉化心理學

 

根據《五觀》的編者,有一些本來是結合主義的基督徒心理學家開始表示,結合不應只是頭腦理智的問題,更應該在個人、道德、經歷、靈性的方面。「在此書前版(2000),Stanton Jones和我〔Eric Johnson〕爭論,到底這樣的方向,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新的觀點。(《四觀》頁244-46)可是,自從我寫了這些話之後,我改變主意……[3]

那麼,這也是說得通。但是,他說前書乃2000出版。根據我手上的《四觀》和《五觀》,還給有amazon上的資料,前者出版於2000年,後者初版亦是2000,次版是2010

難道同一年,他們出版《四觀》和《五觀》?出版了前者,不到兩天,馬上「改變主意」,然後另出《五觀》?耐人尋味!

 

(一)幾個觀點對心理學的見解

 

既然《四觀》和《五觀》都涉及心理學和基督教。那麼,首先讓我們看一看這幾個觀點怎麼樣看心理學。

《四觀》講的四個觀點﹕解釋層次結合主義基督教心理學聖經輔導,對心理學的接受程度和對聖經為輔導的態度,有如一度光譜。解釋層次最支持心理學,最忽視聖經;聖經輔導則主張完全使用聖經為輔導;結合主義基督教心理學居中,以前者比較後者接近心理學,後者已經開始公開質疑心理學。

 

心理學<<ç=========================================è>>聖經

解釋層次    結合主義    基督教心理學    聖經輔導

 

這幾個派別中,有對心理學非常重視,並以之為科學的。請看他們在《五觀》的意見﹕

 

1解釋層次

文章表示,不同學者對「主流心理學的定義」有不同,但是「這些定義一致認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4]

 

2結合主義

作者﹕「創立概念之一,心理學是科學……若要充分理解人類,聖經並沒有為我們提供所需要的一切。」[5]

 

3基督教心理學

文章說﹕不久前,人們認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正如化學和物理學是科學一樣,但是,它不能達成統一的思想模式(即各家各派自說自話,互相矛盾〔請參﹕心理學有多可信?〕);研究各派的效用,都差不多,雖然他們的理論和治療法不同。[6](可見基督教心理學已經開始質疑心理學效用了〔請參﹕心理學有效嗎?〕)。然後他們表示,「聖經的地位是特別的和權威性的……需要在一些從前的偉大心理學家(奧古斯丁、 阿奎那、 帕斯卡、 齊克果)的亮光中,仔細再讀聖經……[7] 這些人和寫作就是文章中提到的基督教傳統 [8]

如果認識心理學不足,又知道聖經的權威,何不直接從聖經找出有關人心理的資料,為什麼還要把人的教導帶來?

 

4轉化心理學

這個新的轉化心理學應該放在這光譜的那裏呢?筆者認為她不過是結合主義的後現代版本。為什麼我這樣說呢?首先,他們對心理學是科學的信心,不遜於結合主義,他們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把心理學當科學來研究,其性質同時是描述性,也是指導性的。」[9] 而且他們甚至憑聖經斷言「心理學是科學,能為人提供生活上的智慧。」文章引用一位舊約智者(箴言作者)支持己見,說他是「在上帝裏,研究心理學的聖經模範。」因這智者說﹕「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箴六6[10]

順便一提,多年前,網路上流傳著這派代表人之一的John Coe的一篇大作,叫做“Why Biblical Counseling is Unbiblical?”,現在已經不見於網路,但是反駁它的文章仍在。[11]  該文也提到這舊約智者,又說上帝並沒有叫我們完全依賴聖經為生活指導,反之聖經吩咐我們自己動手研究心理學。筆者當時的第一反應是﹕箴言不是它的作者的科學研究報告,因為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明顯的,這位基督教大學的神學和哲學教授忘記了!

但是,為什麼這一派是後現代呢?現代主義只接受唯物和自然主義的世界觀;後現代則反過來接受靈界的現實。而這文章也清楚表示﹕「轉化心理學”……拒絕任何抱自然主義的辦法和排除它領域外的現實的科學。」[12] 此外,作者認為轉化心理學第一層面,就是要以「靈性-認知的訓練和美德」(spiritual-epistemological disciplines and virtue)自我轉化,辦法包括沉思冥想(contemplation)!他們對第三層面的解釋包括「從與神的關係和合一(union with God),了解自己。」[13] 但是冥想是新紀元技術,可帶來與上帝合一或者和宇宙合一的感覺。今天不但在新紀元圈子流行,而且教會不同角落也受影響。作者所使用的術言(contemplationunion with God),都是靈修神學(受天主教修道院的影響,見﹕靈修神學)常用的。在網上,有一個PPT,很簡單地介紹《五觀》中的五派,評論轉化心理學說﹕「目前重視天主教和東正教的靈性操作,多於新教徒的。」[14]

所以,非常清楚,轉化心理學正是結合主義的後現代化版本。

 

5聖經輔導

沒有高舉心理學。

 

(二)幾個派別對同性戀的觀點

 

如果這些心理學學派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心理學,這些基督徒就會被世俗心理學的思潮所影響。奇怪嗎?不!但因涉及的題目甚多,難以一一詳列。讓我們以今天的熱門題目——同性戀——為例,瞥見其後果。

早在1963年,美國精神病學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簡稱APA)以同性戀為疾病,同性戀者是情緒受困擾的人。1971年,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投票,決定以同性戀為正常。1994年,APA甚至宣佈,他們不贊成任何專業人士,嘗試幫助同性戀者去改變他或她的生活方式。[15]

美國心理學會、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美國醫學會、美國精神醫學會、美國社工專協等專業組織曾於2013年聯合發表聲明,表達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立場。這份聲明指出:「同性戀是正常的性傾向……。如同異性戀者,有些男同志與女同志想建立長久穩定的親密關係,……其關係品質和異性戀伴侶並沒有太大差異。……[16]

上述的是今天世界大潮流。那麼,這些基督徒怎麼樣看同性戀呢?

 

1解釋層次

在概括了一些對同性戀的研究之後,作者說﹕「聖經幾乎沒有講到關於長期的同性戀傾向(現代觀念),或者有愛的和持久的長期同性夥伴關係。 在新教聖經的31,103節經文中,只有七段經常被引用的經文(其中沒有一句是耶穌的話)直接講到同樣的行為。 若有講,都是只有在偶像崇拜,賣淫,通姦,兒童剝削或暴力的背景下。」[17]

這樣對同性戀的聖經解釋,正是一些自由派學者的意見。[18]  而且這樣的經文解釋是忽略上下文的。請見﹕基督徒面對同性戀問題

 

2結合主義

代表人﹕「聖經並沒有譴責同性戀homosexuality),只有譴責同性戀行為。」[19]

 這樣講是否有一點詭詐呢?某網上字典對“homosexuality”的定義是﹕sexual desire or behavior directed toward a person or persons of one's own sex. [20] 。意即“homosexuality”包括慾望和行動。

我猜作者希望表達的是——同性戀傾向或者慾望不是罪,同性戀行為才是算為罪,因為他繼續表示,同性戀行為是志願的,是可以控制的,所以才是罪。[21]

這樣對同性戀的聖經分析,也是一些自由派學者的意見。[22]  如果同性戀傾向或者慾望不是罪,為什麼耶穌說﹕「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太五28)。難道同性戀是例外?如果犯罪的念頭本身不是罪,為什麼十誡中有﹕「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以貪戀人的妻子……」(出二十17)?難道貪念本身不算罪?只有當偷了或搶了別人的房屋或妻子才算犯罪?

 

3基督教心理學

文章﹕「關於同性戀傾向和行為的成因,基督教傳統沒有一個教規式的聲明,但這問題當然是恰當的。」[23] 上文已經解釋,所謂基督教傳統,就是這派要帶進來的奧古斯丁和齊克果等人的寫作。這些人所生活的時代,同性戀還在壁櫥裏,更不必談同性婚姻,當然資料不多。

現在正是一個好機會,再一次敬勸這派的基督徒心理學們,既然已經認識心理學的缺點,又明白聖經的重要,為什麼不直接到聖經去尋找答案?

 

4轉化心理學

介紹文章中沒有提到同性戀的問題,而且可能這派別的人數和出版數目都仍然比較少,難於找到他們對同性戀的公開立場。但是上邊提到的PPT指出,這派「重視天主教和東正教的靈性操作,多於新教徒的」,那麼天主教現在對同性戀的態度,可能早晚就是這一派的立場。天主教現在怎麼樣看同性戀呢?新聞報導﹕「教宗:包容同性戀但反對同性婚[24]。何況冥想本身就大有問題,可叫人的思想轉變,包括接受同性戀。

 

5聖經輔導

《四觀》和《五觀》文章中都沒有提到同性戀, 但我非常明白這一派的人,不接受同性戀,也不會歪曲經文解釋來遷就現代潮流。例如我曾經翻譯的《走出心理幽谷》中「同性戀」一文[25]  就是好例子。

 

現在總結一下他們對同性戀和同性婚姻的觀點和態度﹕

 

完全接受<<ç=================某程度上接受================è>>完全不接受

世俗心理學                           解釋層次”、“結合主義”                               聖經輔導 

                                                              自由派基督教”                                     保守派基督教 

 

(三)基督徒面對心理學的影響

 

從上邊的同性戀例子,我們可以簡略地歸納說﹕愈是自由派基督徒,和愈接納心理學的基督徒,就愈能接受同性戀和同性婚姻。

事實上,心理學對基督教的影響不止於同性戀。首先,心理學裏有很多新紀元技術(請見﹕心理學和新紀元界線難分),如催眠術、冥想等等,已經大大影響教會。

從前佛洛伊德的決定論(意即﹕人生中最早的幾年完全決定他的一生),變成今天教會講台、講座、輔導室裏常常聽說的原生家庭傷害。以至很多基督徒都相信,我們必須尋找誰曾經傷害自己,才能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向前走,所以有所謂內在醫治。請參﹕你活在家庭傷害的陰影中嗎?

還有一個影響力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流行心理學——“自尊、自信、自愛。我曾經打趣說﹕自尊、自信、自愛似乎是聖靈所結的果子!但是,這不過是好幾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理論!請參﹕自愛、自尊、自信

還有一些更微妙的不良影響,例如有些教會團契,變成心理支持小組。請參﹕拍拖團契

弟兄姐妹們,我們是否應該讓世俗心理學進到教會來影響我們呢?

王明道先生的時代,心理學仍未汙染教會,但是教會效法世界不是新鮮事,所以王先生曾說﹕「不可效法世界﹕……竭力避免與世界同化的危險。……“隨從潮流是一句萬惡的教訓……“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羅十二2)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林後六17)」[26] 這句話,今天仍然絕對適合。

 

 

B結合主義的代表人轉變了

 

(一)比較各派在《四觀》和《五觀》中的論點

 

1)其他派別的論點無甚不同

在兩本書裏,解釋層次基督教心理學聖經輔導這三派,在《四觀》和《五觀》的文章,內容基本上沒有什麼改變,作者們只修改了少許字句和組織。可見於﹕

解釋層次兩篇文章,不但標題分段相似,而且有一個圖表,叫做「七種聯信仰和心理學的辦法」(Seven ways to relate faith and psychology),內容一樣,只有幾個字改了。[27]

基督教心理學的兩篇亦然,內容大致相同。例如它們都以登山寶訓為例,都說﹕「這講章將個人福祉概念化,由以下性格特徵和所引伸的態度和行為組成溫柔、饑渴慕義、憐恤人、清心、使人和睦……[28]

聖經輔導的兩篇也不例外。作者將心理學的研究和應用分為六段,例如心理學是一些競爭性的人生哲學和人格理論、心理學作為心理治療、心理工作為社會的道德觀等等。但在《五觀》那篇,還加上個案為例闡明。[29]

 

2)只有結合主義文章例外

只有結合主義的兩篇文章,內容有180度的改變。

在《五觀》裏代表結合主義Jones 首先承認心理學和聖經之間關係緊張。他給結合的定義,就是﹕我們在這領域,活出基督是一切之主,乃藉著給予祂所賜的真話(特別啟示)一個適當的權威位置,好決定我們對現實和學術題目的基本信念和做法。[30]

Jones的這個定義不但晦澀難懂,而且有故作玄虛的感覺。其實他的意思就是說,當他們做心理學研究的時候,聖經只有某程度的權威。事實上,他在1980年代已經表示﹕聖經只是基礎,但並不足夠,我們需要用自己的推理和經驗去補充細節。[31] 二三十年後,他的主張沒有轉變,不過表達方式精巧了。

Jones認為,基督徒心理學家應該先以聖經為基礎訓練,再研究心理科學,然後留意二者之間的張力,就會發現可能是錯覺,原因可能出自不良的科學研究,或者對聖經的誤解。最後,Jones以同性戀為例證明自己的話。[32] 請見上邊陳述(同性戀不是罪,同性戀行為才是罪)。

但是《四觀》的 結合主義 文章,和Jones的話大異其趣!這不難明白,因為代表人是另一位。

 

(二)《四觀》結合主義的論點

 

在《四觀》,代表這派的,是Collins。他不僅在美國的基督教心理學界有盛名,而且可說是一向領導結合主義的學者。幾十年前,當邱清泰博士把心理學引進中國教會的時候,邀請Collins來演講,為大家介紹,然後又翻譯了他的《心理學的重建》(The Rebuilding of Psychology[33]。此書是結合運動最早期的聲音。可見Collins是結合運動的老大哥!

老大哥不但被替換,《五觀》的結合主義文章只提到他的《心理學的重建》這本出版於1977年的,老掉牙的書。[34] 上邊提到的PPT,除了簡單介紹五派,每一派的代表人也被提名,而且貼出照片介紹,但再沒有Collins。他徹底地被排除了?

為什麼呢?Collins是不是在2000年以後就告老退休呢?不見得,因為他在2007年,還出版《Christian Counseling Casebook[35],活躍地工作!他脫離了結合主義?沒聽說!

記得當我第一次翻開《四觀》,看見Gary Collins表示﹕近年的結合工作已經緩慢下來,很多本來努力於結合工作的基督徒心理學家都改變了工作的重點,我們發現無論是神學家們或者是屬世的心理學家們,都對結合運動沒有興趣,所以我們很失望,今天我們仍然談論「結合」,但是這個名詞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它被用為「吸引學生的花招」,不是「真正的學術成就,或者實際的方法」[36] 雖然Collins接著表示結合是值得去做的事情,但是「幾十年來,我們仍然不知道怎樣才能有一個大家同意的結合的定義。」[37] 中國基督徒更應該留意﹕Collins表示,心理學是西方個人主義文化產品,亞洲人難於接受,所以它「面對失敗的厄運」。[38]

他又居然承認﹕「我們以為從前的經歷帶來今天的問題,所以幫助別人的最佳辦法就是來一個『考古旅程』」,從當事人的背景找出他們的問題的原因,我們以為只要找出原因,當事人就可以自動康復,「這是一個不錯的理論(雖然耶穌從沒有使用這個辦法),但是我們知道這不是常常有效的。我們大部分人都認識一些人,他們花很多的錢去見輔導員,輔導員鼓勵他搜查往事,但是這些人一直在探索往日,從不往前行,所以也沒有什麼進步。」Collins 同意聖經的話﹕「忘記背後努力面前」(腓三13),表示我們應該往前看,不是繼續考古 [39]

記得自己當時拍案叫絕!一口氣引用了幾次,不斷稱讚他的真誠!

為什麼Collins被替代了呢?我向一些人請教,沒有人能告訴我。

 

(三)米缸不得

 

為什麼Collins在《四觀》中的文章裏,對結合如此失望?為什麼基督教心理學派也對心理學有如此負面的批評?我想原因清楚可見——心理學各學派的理論互相矛盾衝突;效用十分有疑問;和新紀元界線難分;又為教會帶來很多不良影響。

於是信仰純正的、有良知的基督徒,最終會講出直但不討人喜歡的話!

為什麼不是所有基督徒心理學家都有同樣的表示?難道他們看不見同樣的問題?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我猜測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1。基督徒有很多類,他們的信仰可能不是基要主義,可能是自由神學,那麼他們當然對心理學的影響無所謂,甚或歡迎。從上邊同性戀例子可以見。

2。如果一位基督徒在大學讀心理學,畢業後是他的生計,這樣的言論,豈不是反轉他的米缸?我曾經和幾位基督徒心理學家在《時代論壇》辯論,我的對手們不斷的譴責我反智,但從沒有解釋為什麼不接受心理學是反智,我後來結論說﹕「反智?反什麼?反米缸?」。

3。中國人的教育一向側重死背書,缺乏批判性思維;基督徒當然也尊重和信任教會講台,哪敢批判?結果信徒沒有分辨能力。

4。基督徒必須循規蹈矩,講話不能得罪人,更絕對不能影響別人的米缸!所以,今天教會裏有很多基督徒不敢對教會名人的教導提出異議;即便心裏明白其錯誤,但是只能本份地保持沉默,頂多私下和友好 安全地討論;其他有智慧的基督徒,則對那些有爭議的題目,例如基督教和心理學,不發表意見,避之則吉!

 

後語

 

最近,佛羅里達州一間高中發生槍擊案,至少17人死亡。接著之後,高中學生們抗議,要求政府修改槍支管理法。不僅如此,這些天真的學生們竟要求政治家放棄全國步槍協會National Rifle AssociationNRA的任何財政支持。[40]  初生之不怕虎!米缸不得

2017年是馬丁路德改教運動的500週年記念。五百年前,馬丁路德敢於挑戰教廷的權威,反對她的腐敗。他蒙上帝特別保守,否則早就像新教運動的前驅胡斯John Hus那樣,被羅馬教廷判為異端而送上火刑了。但是,他沒有以自己的性命為重(不必談米缸),更沒有顧及別人的米缸,所以才有今天!

耶穌在耶路撒冷,看見殿裡有賣牛羊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就拿繩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因為祂為上帝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約二14-17)結果翻轉了一些人的米缸。

 

今天教會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一些剛直不阿,不怕碰到自己或別人米缸的人。

 

 

 



[1] Eric Johnson & Stanton Jones, ed., Psychology & Christianity: Four Views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00). 〔正文中簡稱《四觀》,下面註釋中簡稱Four Views。〕 [2] Eric Johnson , ed., Psychology & Christianity: Five Views (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isty Press, 2010). 〔正文中簡稱《五觀》,下面註釋中簡稱Five Views。〕 [3] Eric L. Johnson,  Five View, p. 37. [4] David G. Myers, “A Levels-of-Explanation View,’ in Five Views, p. 49. [5] Stanton L. Jones, “An Integration View,” in Five Views, p. 101. [6] Robert C. Roberts and P. J. Watson, “A Christian Psychology View,” in Five Views, p. 149. [7] Ibid., p. 155. [8] Ibid., p. 152. [9] John H. Coe and Todd W. Hall, “A Transformational Psychology View,” in Five Views, p. 201. [10] Ibid., p. 208-09. [11] 例﹕Review of John Coe’s Why Biblical Counseling is Unbiblical,” (https://memoirandremains.com/2012/02/18/review-of-john-coes-why-biblical-counseling-is-unbiblical/ ) [12] Coe & Hall, “A Transformational Psychology View,” in Five Views, p. 207. [13] Ibid., p. 222-23. [14] https://www.cmda.org/library/doclib/20160517-D-S-5-Views.CMDA.Psychiatryedit.pdf.  [15] Jeffrey Satinover, Homosexual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uth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1996), 31-37. [16]劉安真,「我是諮商心理師,我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61026/975398/ )。[17] Myers, “A Levels-of-Explanation View,’ in Five Views, p. 74. [18] 參﹕“Christianity and homosexuality,”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ristianity_and_homosexuality);  List of Christian denominations affirming LGBT,”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hristian_denominations_affirming_LGBT ).  [19] Jones, “An Integration View,” in Five Views, p. 121. [20] http://www.dictionary.com/browse/homosexuality?s=t  [21] Jones, “An Integration View,” in Five Views, p. 121-22. [22] 請參﹕「維基百科﹕同性恋与基督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C%E6%80%A7%E6%81%8B%E4%B8%8E%E5%9F%BA%E7%9D%A3%E6%95%99#%E6%8B%92%E7%B5%95%E5%90%8C%E5%BF%97%E7%9A%84%E6%95%99%E6%B4%BE );蔡昇達「回應《聖經真的反同性戀??(同志神學懶人包)》一文」(https://andrewtsai.wordpress.com/2014/10/13/%E5%9B%9E%E6%87%89_%E8%81%96%E7%B6%93%E7%9C%9F%E7%9A%84%E5%8F%8D%E5%90%8C%E6%80%A7%E6%88%80/ )。[23] Roberts & Watson, “A Christian Psychology View,” in Four Views,  p. 170. (我的《五觀》缺了這頁,故引用《四觀》。)[24] 教宗:包容同性戀 但反對同性婚」(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977438 )。[25] 愛德華韋爾契,「同性戀」,《走出心理幽谷》(真生命輔導傳道會,2008),頁145-71[26] 王明道,「現代教會所面對的五大危險(續完)」,《生命季刊》,2017年十二月,頁8[27] Four Views, p.60; Five views, p. 57.  [28] Four Views, p.160; Five views, p. 248-157.  [29] Four Views, p.198-219; Five views, p. 273.  [30] Jones, “An Integration View,” in Five Views, p. 102.  [31] Stanton L. Jones, “Relating the Christian Faith to Psychology,” in Psychology and the Christian Faith, ed. Stanton Jones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1986), p. 29.  [32] Jones, “An Integration View,” in Five Views, p. 101-28.  [33] Gary Collins著,邱清泰譯,《心理學的重建》(台北﹕校園書房,1981)。[34] Stanton L. Jones, “An Integration View,” in Five Views, p. 104.  [35] Gary R. Collins, Christian Counseling Casebook (Wheaton, IL: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2007).  [36] Gary R. Collins, “An Integration View,” in Four Views, p. 105.   [37] Ibid., p. 106, 112.  [38] Ibid., p. 120.  [39] Ibid., p. 118-19.  [40] “Can a group of Florida high school students change America’s cycle of gun violence?” (http://www.dw.com/en/can-a-group-of-florida-high-school-students-change-americas-cycle-of-gun-violence/a-42667686 ).

 

 

 

分享於:
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825562860968884?pnref=story  ;  
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826047270920443?pnref=story  ;
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826499297541907?pnref=story

 

 

 

回「基督徒和心理學」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