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摘录自: 《邪魔登讲台》

第六章:人生哲学

 

婚姻、性爱、同性恋

 

邪灵教导

 

假冒「上帝」的导灵 [鬼靈] 相信,如果两个成人双方同意,任何形式的性行为都是可以的,包括变态的性、没有爱为基础的性、同性恋。[1]韦亚新的导灵亚盾喏也同意,如果两个人有协议,「两个成年人双方同意」,性行为是美好的。[2]

导灵们支持同性恋,这一点是不用说的了。导灵伊曼纽非常高举同性恋。它说: 

同性恋在人际关系中,有什么角色?是必须的;是爱之途;是合一之途;是掩饰害怕之途;简单来说,是道路。[3]  

 

事实上,导灵们支持各种形式的性行为,从手淫到混合瑜伽冥想的性交方式(Tantric sex)。例如,伪冒「上帝」的导灵鼓励手淫。[4]  导灵约翰推荐混合瑜伽冥想的性交。[5]  (Tantric」是瑜伽的一派,或译作密宗。他们有一大特点,就是在性交的时候,引发沙梯[Shakti,神性的女性能量]。[6] )

无论如何,你可以预期传统婚姻被人遗忘,当然嘛。导灵蓝沙劝导说:不要结婚,同居就可以。 [7]  导灵伊曼纽说,如果一段婚姻已经不再适合,就是分离的时候了,你需要继续寻找更有意义的关系。[8]

如果任何形式的性行为都流行,而结婚却过时,我们可以预期堕胎被允许,这正是导灵们的教导。导灵伊曼纽说,如果「有需要终止怀孕,不算万恶不赦的罪」,事实上,这是胎儿灵魂的选择,他不愿意被诞生,我们无需感到罪咎。[9]

说到此,读者可能怀疑,笔者到底是在讲述新纪元导灵的教导,还是在形容今天社会的一般情形。是吗?

世俗心理学

诚然,今天一般人对性爱和婚姻的态度,和圣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佛洛伊德发明了婴儿性欲理论,如「恋母杀父狂」和「阳具妒」(Penis envy),我们今天嘲笑说:「性欲是推动地球旋转的力量。」虽然如此,我们也无需把性革命这个问题完全推到他头上,当然,佛洛伊德是有责任的,其他世俗心理学家们多少都推动了性革命。 例如,罗杰斯相信婚外和婚前的性行为是好的,[10]  他甚至赞成开放式的婚姻(Open marriage[1][11]

《今日心理学》有一篇文章报导现今婚姻和性行为的改变:传统的核心家庭渐渐在缩减,同居和单亲家庭愈来愈流行。作者说,有人可能担心传统家庭的破裂,是社会问题的根源,可是,他认为,事实并不支持「这个少数人的关注和价值观。」作者认为没有需要挽救家庭,反之,我们应该巩固和保证「个人的健康、福利、和自由。」[12]

世俗心理学家对同性恋的态度也一直在改变。精神医生砂田努华(Jeffrey Satinover)报导说:早在1963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简称APA)以同性恋为疾病,同性恋者是情绪受困扰的人。1971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投票,决定以同性恋为正常。1994年,APA甚至宣布,他们不赞成任何专业人士,尝试帮助同性恋者去改变他或她的生活方式。[13]

虽然笔者还未看见他们公开支持那些混合瑜伽冥想的性交方式,但是,如果他们对性行为的态度是这样地开放,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吗?

至于堕胎,又怎样?两位艾伦伯(Otto Ehrenberg & Miriam Ehrenberg)博士都是心理学博士,他们表示,心理治疗是政治性题目。当社会喜欢看见人口零增长,治疗员便说,堕胎是个人的权利。[14] 换言之,对世俗心理学家而言,堕胎是一个政治议题,不是道德议题。

基督教心理学

一般而言,基督徒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态度保守得多。笔者找不到有基督徒心理学家支持开放式婚姻,或婚外性行为,他们也不支持堕胎。实在是不同,叫人感到清爽。可喜可贺!

可是,基督徒心理学家中,有人支持同性恋。《心理学和基督教期刊》(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有一篇文章解释说,性倾向不能算是品行,同性恋和异性恋,都可能是正当或不正当的。[15]

柯联思报导,基督徒心理学家对同性恋的态度不一致。有些捧著圣经去谴责;另一些则推理,解释为什么它不能算为罪,柯联思继续说:「圣经没有谴责同性恋的倾向、感受、和愿望。[16]

 


[1] 意思就是说,夫妇事先同意,二人可以公开地另有性对象。



[1] Walsch, Conversations with God, Book 2, 102.[2] Ryerson and Harolde, Spirit Communication, 174.[3] Rodegast and Stanton, Emmanuel’s Book, 205.[4] Walsch, Conversations with God, Book 2, 77.[5] Ryerson and Harolde, Spirit Communication, 170-71.[6] Campbell, et al., Body Mind and Spirit, 207.[7] Weinberg, Ramtha, 71-72.[8] Rodegast and Stanton, Emmanuel’s Book, 201.[9] Ibid., 227-28.[10] Carl Rogers, Carl Rogers on Personal Power (New York: Delacorte Press, 1977), 43.[11] Ibid., Ch. 10.[12] Shervert H. Frazier, “Psychotrend,” in Psychology Today 27, issue 1  (Jan./Feb. 94):32.[13] Jeffrey Satinover, Homosexual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uth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s, 1996), 31-37.[14] Otto Ehrenberg and Miriam Ehrenberg, The Psychotherapy Maze: A Consumer’s Guide to Getting In and Out of Therapy (New York: A Fireside Book, 1986), 25.[15] Rudy Serra, “The Continuing Struggle for Civil Rights in the Gay Community,” in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Christianity, 20, no. 2, (2001): 168-175.[16] Gary Collins, Christian Counseling (Dallas: Word Publishing, 1988), 281-82.

 

 

 

 

回《邪魔登讲台介绍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