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EQ——香港台灣貨

《心理學偏離真道》第四章

張逸萍

 

Daniel Goleman(高曼)的《EQ》被翻譯成中文之後,東南亞中國社會都對情緒智能(EQEmotional Quotient )狂熱,住在香港和台灣的人都知道,無需描述。

 Goleman說,我們一向以為智商(IQ)很重要,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但是有些高智商的人事業無成,反而智力平庸的人表現卻非凡,答案是情緒智能(EQ),因為它可以發揮人與生俱來的潛能。[1]原來如此,專家們發現,高IQ不足叫人成功,現在提倡必須加上EQ

 到底EQ是什麼?Goleman說,EQ涵蓋了五大類﹕1。認識自身的情緒;2。妥善管理情緒;3。自我激勵;4。認知他人的情緒;5。人際關係的管理。[2]一位EQ專家余先生概括得很清楚,他說﹕處理負面情緒(憤怒、憂愁、緊張)就是EQ的中心。[3]

 

似乎是常理

 誠然,人必須學習管理自己的情緒,也應該努力和他人融洽相處,這些都是聖經的教導,不管是基督徒不是,都會同意,事實上,EQ的講論,大部分亦和普通常理差不多。譬如《EQ》書說人的情緒和身體健康有非常大的關係,焦慮和沮喪可以帶來心臟病等,正面的情緒可以增加身體的抵抗力,所以醫務人員應該對病人有一個關懷的態度。[4]又譬如說,美國亞裔孩子的IQ僅比白人孩子的IQ高出二、三點,但是亞裔美人的表現優勝於白人,原來「亞裔美人做功課的時間比其他學生超出40%」,表示他們能吃苦耐勞,能自動自發,「亦即具備較優勢的EQ。」[5]

 上邊兩則例子,人人都會同意,但是這些「常理」總有漏洞,譬如余先說﹕「一間機構的成功,外在客觀條件只是一部分」,但是小組成員要合作,互相鼓勵,即使面對困難,仍然能「使機構經得起任何社會變遷」,因為「人際互動產生凝聚能力——這就是士氣;內爭外鬥各人貌合神離這就是晦氣。」[6]有誰見過一間公司裡面的人都從來不為個人利益而明爭暗鬥的?所有員工都是一心一意只為公司利益著想?因為人有罪性,所以理論講得通,卻難實行。

 

聖經更高明

 有些基督徒相信聖經內已經有EQ,教會不必講論,而且對那些趨之若騖的人嗤之以鼻,雖然這樣的態度不容易受歡迎,但是我卻無法不同情這樣的人,因為聖經內不但已經有EQ,而其教導比EQ更高明。聖經從來不否定任何情緒,甚至負面情緒亦然,聖經中的喜怒哀樂例子都有。神自己就常常生氣,耶穌也曾經哀哭和憂愁。聖經所留意的是情緒背後的原因,不是情緒的本身,而且聖經也告訴我們情緒的影響和控制之道。

 譬如,人際關係﹕「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十五1)。EQ和健康﹕「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十七22)。喜樂的辦法﹕「你們要靠主喜樂」(腓三1)。控制怒氣﹕「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四26)。控制憂慮﹕「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詩四十二5)。處理緊張﹕「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書一9)。情緒背後有不同原因﹕「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林後七10)。經文例子太多了。

 

又是父母錯

 雖然EQ道理中沒有敵基督教思想,也沒有新紀元邪術,但卻有心理學上的老問題——父母做錯了。余先生說,如果父母開放攪笑,孩子也會受影響而性格活潑;如果有一個憂鬱的祖母,孩子就容易哭,至少皺眉頭多一點。最重要的是,小孩子需要學習怎樣和人相處,有一些小孩子和父母有很多肌膚之親,必定是因為父母已經接受了孩子這樣常常纏著他,如果父母不喜歡和孩子有近距離,或者常常掌擱孩子,孩子也不容易和人接近。[7]

 Goleman也說﹕「家庭是我們學習EQ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對子女的感情生活有長遠而深刻的影響[8]但是他也同意遺傳和教養二者都有相當的影響,他在《EQ》書的開始就已經講明,大腦的杏仁核是情緒方面的總管。[9]余先生上邊的例子到底是遺傳還是教養所致,難以分別。

 現代心理學家已經開始研究生理和遺傳對人性格和行為的影響,不再凡事罪怪不健全家庭(請見「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一文),所以把EQ問題都推在父母身上是粗淺幼稚的見解。

 

效用有多高?

 EQ》中文譯本的封面上寫著﹕「利用EQ,心理學家可以精確預測﹕二歲幼兒在十七歲時會不會成為罪犯;夫妻在幾年內會離婚;重症病患者的存活年限;企業領導人有沒有前途……人的悲歡喜樂、姻緣聚散、功名利祿,甚至到生老病死,一切的可能與答案,都可以在EQ中找到輪廓。」哇!EQ真的這樣神通廣大?

 可是,有證據嗎?如果香港台灣近年這樣留意EQ,這些地方的中國人是否更成功?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人際關係是否有改善?心理學家真的可以對人的未來精確預測?我發現自己不是唯一的懷疑者,彭先生表示﹕「過去,我們的社會一向強調IQ,但IQ高的人若沒有成功,他現在會歸因說﹕『原來我的EQ不夠高。』只要EQ高,將來還是會成功。這種論調,幾乎把所有人一網打盡,無論成功不成功,《EQ》這本書都適合每個人的需要,可是值不得值得奉為圭臬,就有待商榷!看了《EQ》就能讓人真正了解自我嗎?就能叫人鯉魚躍龍門嗎?頗令人質疑。」[10]說的好!

 雖然美國人不講EQ,但是處理怒氣的訓練班總是常聽說,一次《U. S. News》評論說﹕「認真去評估這些訓練班,顯示它們沒有什麼功效。」[11]EQ訓練的效用是不是一樣?希望那些在東南亞傳揚「EQ福音」的人提供一些統計數字為證明,好叫懷疑者信服。

 

台灣香港貨

 余先生說,EQ只適合兩個地方﹕美國和中國,社會競爭性大,所以需要談EQ;其他地方,譬如歐洲,步伐慢而社會福利救濟多,競爭性不大,所以他們不需要談EQ[12]真的只有美國和中國才是競爭性的社會?日本和德國呢?他們為什麼不需要EQ?其次,我想在美國的中國基督徒都會告訴你﹕在美國沒有人談EQ的!我自己在美國定居多年,只有在中國教會才很偶然的聽到EQ這個名字,而且都是來自東南亞的演講者、文章和書籍。誠然《EQ》一書是寫於美國,但是美國的心理學書籍每年出版好幾千本(我的估計),學術性文章一大堆,Goleman的《EQ》只是這些千千百百的作品之一,沒有幾個人留意,絕對不是流行的東西。彭先生表亦同意﹕「查詢《美國現代心理學刊》的引註,發現今年只有一次提到《EQ表示尚不屬於科學術語的範疇[13]如果任何人高唱EQ,只不過是表示自己久居東南亞,沒有什麼機會到外地考察。的確,EQ只不過是香港和台灣的時尚,不是永恆真理,基督徒不必跟在後面一窩蜂

 

尾聲

 EQ的流行引起我的一點……今天在教會講台上聽到的心理學理論中,EQErroneous Quotient 錯誤商數)有多少呢?有多少只有EQEntertainment Quotient娛樂商數)的呢?有多少只為演講的人增加EQEarning Quotient賺錢商數)的呢?對聽眾有沒有EQEdifying Quotient造就商數)呢?如果無法決定,讓我建議所有教會講台單單講解聖經,可以省去一些無謂的工作。

 

 



[1] 丹尼爾.高曼著,張美惠譯,EQ(台北﹕時報文化,1996),p.12[2] Ibid.,  p.59 [3]余德淳,健康家庭話EQ(福音證主協會,1998)錄音帶#1,Side B[4]高曼,EQ,第十一章。[5] Ibid.,  p.98 [6] 余德淳。EQ合夥人(香港﹕Charles Yu Training Company Limited1997, p.28-29[7]余德淳,健康家庭話EQ,錄音帶#1,Side A[8]高曼,EQp.213[9]Ibid., p.31-37[10]彭懷恩,「迷惘時代、迷亂社會」,靈魂CallOut(台北﹕商周文化,1996),p.75[11]Brendan I .Koerner, “It May be All the Rage, but does It Work?” U. S. News & World Report , April 12, 1999, p.45.[12]余德淳,健康家庭話EQ,錄音帶#1,Side A[13]彭懷恩,「迷惘時代、迷亂社會」,p.75

 

 

 

 

分享於: 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659923167532855

 

 

 

 

回「泛濫到處的流行心理學錯誤」頁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