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幼童:典型新纪元心理学
张逸萍
有没有见过精致的套娃娃(嵌套玩偶),打开最外面的大娃娃,里面套著一个较小的,打开它,又有一个更少的。。。流行心理学告诉我们:婴儿的我、孩童的我、青春期的我,都仍然活在我们里面。所以,我们也是嵌套娃娃!
「内心幼童」(内在孩子、内面的孩子、Inner
Child、Child Within)这名词在一般华人信徒中并不太流行,但若讲到「不健全家庭」(Dysfunctional Family)的受害人,「原生家庭探讨」等等,相信绝大部分中国基督徒都耳熟能详,因在教会内外都大行其道。与之同来,常有几个行话,「内心幼童」就是其中的一个。
名字虽然可能比较陌生,但观念却是中国基督徒所熟悉的。
这观念何来?很多人以心理学鼻祖之一的容格(Carl Jung)所讲的「圣童」(Divine child)为内心幼童观念的先驱。也有人提到「交流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中的「父母、孩子」观念有某程度的贡献。但是,推动这观念最大力的,却是六十、八十年代的流行心理学,尤以畅销书《家庭会伤人》(Bradshaw On: The Family)的作者、被誉为「美国个人成长的专家」的布雷萧(John Bradshaw)为代表。我们亦看见,这观念已经应用于各种康复(Recovery)运动,如12_步(Twelve-step program)。
现在让我们细看这个「内心幼童」是什么一回事?
内心幼童怎样讲的?
布雷萧在他的名著《回家》(Home Coming)中争论说:我们的童年时代受了伤害,所以带来各种成年后的问题,如互累症(Co-dependence)、违法行为、控制不了的愤怒、自恋型人格障碍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不能与人亲昵、纪律问题、上瘾和强迫性行为、思想扭歪、感觉空虚等等。[1]
总而言之,人生问题,几乎都是童年创伤之故。
另一位心理治疗员也表示:我们童年时代的需要——爱、安全、信任、尊重、引导——未得满足,于是我们的内心幼童长期地忧虑、惧怕、羞耻、愤怒、绝望;成年后情绪和身体上经常患有的毛病,都是内心幼童所发出的信号,它有话想和和我们说。[2]
那么,我们童年时曾经受过什么可怕的创伤呢?布雷萧说:有性虐待、身体虐待、感情上的虐待等等。[3]如果你想:「哇,万幸,这些我都没有!」那你就错了,因为当你上学,「你立刻被判断、被评分,你必须争取被视为『OK』。」这是学校虐待我们![4]
还有,教会也虐待我们,因为我们小时上主日学,听到「硫磺火湖」的讲章,又说我们无法在神面前达到 的标准,我们的心灵怎么可能不受伤?[5]
若是这样,中国基督徒一定是伤痕累累!
讲来讲去,父母和权威都好像鬼魔猛兽,孩童时代的我们,心理和身体都被蹂躏了!
没有证据,而且落伍
内心幼童这理论有没有证据呢?从布雷萧的书和其他流行心理学书籍,我们看不见任何临床数据。今天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趋势是从大脑、生理、基因著手,所以大有心理学家批评这理论。例如,神经心理学家(Neuropsychologist)皮亚索(Paul
Pearsall)写了一本书,评击自助心理学(包括治疗内心幼童)。作者说:自助心理学没有证据。[6]
上边已经解释过,所谓内心幼童,不过是我们今天在教会内外所听见的「人人来自不健全家庭,我们都是受害人」的另一个表达方式。这个佛洛伊德派流行心理学已经落伍了许久,可惜中国基督徒不太愿意面对。但是,请见「已经被推翻的流行心理学」迷思#49和「异口同声『不健全家庭伤害』已经落伍」。所以,这理论不但没有证据,而且已经落伍。
皮亚索继续说:我们之所以会接受这些流行心理学,是因为提倡推动之人的「市场技术」。[7]我亦无法不同意,因我感到布雷萧和其他流行心理学家很懂得激动情绪。谁不觉得小孩子可爱、值得保护?何况是自己的孩子时代,有哪个人不愿意拯救保护这可怜虫?再想一想,把问题推到父母、教师、教会等生命的权威头上,更能刺激人「革命」的热情。
顺便一提,很多治疗内心幼童的案例,当事人突然想起,据说是早已遗忘的童年往事,如受到身体虐待、性虐待、被羞辱之类。这样的记忆叫做「抑制记忆」(Repressed
memory)。它的可信性有多大?今天学者质疑的声音已经很响亮,例如「怀疑论者字典」(The Skeptic’s Dictionary)说:「没有科学证据。」[8]
不切实际,后果不良
如果内心幼童只不过是一个落伍的理论,问题并不严重,但是,它实在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和影响。
首先,人若娇养自己的内心幼童,留意它的感受,尊重它的意见,对事情有没有帮助?有没有好处?实际可行吗?心理学家当然如此相信,也如此教导我们。
试想:假若一位小姐在逛公司,看见一件名贵的皮大衣,她的理性告诉她:「不要买,不要超出预算」,但她的内心幼童却撅著嘴说:「我从小都得不到自己喜欢的漂亮衣服,爸爸妈妈从不爱我,只知伤害我,你也不爱我吗?」于是这位小姐依照心理学的教导,迁就她的内心幼童,取出信用卡。。。恐怕当她收到帐单时,她才知道伤害她的是她的父母,还是心理学理论。
再试想,假若有一位已婚男士,遇上一个比他妻子年轻漂亮的女人,要求他和妻子离婚,娶她为妻,自己也动了心。这时他想起儿时参加主日学,知道耶稣说:「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奸淫。」(可十11),可是他的内心幼童马上发牢骚说:「你还是继续让圣经、教堂、耶稣、牧师那些老顽固来虐待我吗?我早受够了!」。。。想弟兄姐妹们心里有数了。
小孩子只知:我、我、我,
我的欲望必须满足,否则大喊大嚷;不知顾及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只关心别人有没有让自己快乐,否则就是伤害了自己。更不必谈圣经原则,如节制、舍己等等。可惜心理学家们怂恿我们退化为小孩子,拒抗长大成熟,又视父母、圣经、权威所设的规章为毒性教条!
娇养欲心,失去控制
圣经从不鼓励我们退化为小孩子。[1]
上帝赐使徒和先知等,原因是叫信徒「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四11-13),所以圣经教导说:「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总要作大人。」(林前十四20)「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林前十三11)
请让我不敬地诠释几段圣经:我们从前 「死在过犯罪恶之中……放纵[内心幼童]的私欲,随著[内心幼童]所喜好的去行」(弗二1-3),现在既然已经信了主,就「不从[内心幼童]的情欲,只从 神的旨意」(彼前四2),所以正常的基督徒会挣扎著「体贴圣灵」,不想「体贴[内心幼童]」(罗八)。
即使非基督徒皮亚索也了领悟这个道理,他表示:自助心理学「注重『长小』[按:相反于『长大』之意],强调一个长期『唯我』的不成熟心态,发展为终生的自我娇纵,没完没了的青春期。……若以为一个到处乱跑的、自我娇养的内心幼童,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状态,这个世界就会充满各种大小的、还未到青春期的儿童。」[9]
错怪父母、妨碍管教
《回家》封底写著:「让你的内心幼童反抗不健全家庭所设立的不良规则,和为你订定的角色;采用新规则,容许享乐,诚实地自我表达。」[10]
书里面又说:「你必须信任自己,以至能反抗父母所订的规则,让这孩子做自己,这样的允许,是健全的……你的内心幼童必须相信你有能力对抗你的父母。」[11]
上文提到,内心幼童理论,不过是「人人都是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理论的另一个表达方式。拙作早已发表了很多对「不健全家庭」理论的评论,它不合圣经、违反常理等等。请见:「你活在家庭伤害的阴影中吗? 」和《心理学偏离真道》
第九章「不健全家庭的受害人」。[12]
在这方面,皮亚索也有同样的评语,他非常公平地说
:「大部分人并没有被父母忽视或伤害。父母可能有犯错之处,若是大错,我们可能仍然感到痛苦,甚至忿恨;但是,大部分人仍然记得和父母相处的一些美丽时光。他们可能不是最好的父母,但已经尽了力。研究显示……我们的父母并不应受到所有这些谴责。」[13]
除了错怪父母之外,这理论也叫今天的父母畏惧于管教孩子。皮亚索进一步说:「自助心理学通常有一种心态……叫做『极端残酷环境主义』,所以父母们都相信,他们所做的、或没有做的,任何事情、一切事情,都伤害了我们的内心幼童。」[14]
我举双手表示赞同!今天的心理学理论把父母都吓过半死,不敢管教孩子了,请见《心理学偏离真道》
第六章「管教孩子?伤害孩子?」。[15]
****************************************************
布雷萧说:「如果有某个家庭基于宗教或伦理思想,禁止家人阅读心理学书籍,则个人不可能有机会认出父母及家庭的偏差。」[16]非常有趣,也许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假若有人读圣经,认同基要派的信仰,我们可以认出「不健全家庭伤害」和「内心幼童」理论的偏差。
但是,好戏还在后头:这理论和玄学、新纪元技术、冥想、交鬼都扯上关系。
容格理论从哪儿来?
前文提到,内心幼童的观念,可推索至容格理论中的圣童。容格交鬼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他曾形容自己的整个房子「充满了灵体」,甚至他的孩子们也经历到灵异事情,灵体对他大声喊叫。他说:「腓利门(Philemon[一个灵体])在我里面对我讲话,我感到不得不处理和表达把这些话。」于是《死人讲的七篇道》(Septem Sermones)就以三个晚上的时间从他里面涌出来的。此事就是他「日后的无意识理论(Unconscious)的前奏」。之后,他常听到死人的声音。[17]
容格的无意识理论怎样说呢?它说:人的无意识有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叫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里面有很多的原型(Archetype)。他说:我们无法完全解释原型,它是我们灵魂/心灵(Psyche)的一个元素。但我们可在各种宗教、神话、神仙故事找到,也在梦境和异象中遇见它们。 圣童就是原型之一,其他还有大妈妈、处女、捣蛋者、英雄、代罪羔羊等等。
容格的理论不但没有科学根据,而且诡异神秘。基督徒都应该怀疑他理论的来源,包括这个圣童和后来演变成的内心幼童,是否直接或间接地来自邪灵?难道邪灵愿意授与我们一个帮助我们灵命成长、心志成熟的理论吗?
(事实上,心理学里面还有很多地方和邪灵教导吻合,请见:《邪魔登讲台》。)
玄学:时间不是直线
在此让我们先问:我们孩童时代的「我」,怎么可能仍然活在我们里面?这只是一个寓意式的讲法?实有的?
除了交鬼和走灵异路线的容格之外,玄学家和灵媒们也有一个解释。他们说,时间不是直线性的,而是一点。例如,新纪元圈子有一些灵媒,他们所交上的邪灵中有一只表示:「所有的时间,不过是同一刻。」[18]另一只邪灵甚至把它应用在内心幼童观念上,说:人的前生、今生、来生,是同时并存的。所以,「内心的幼童仍然在人的里面。」[19]
当然也有心理学家以「时间不是直线性」解释内心幼童。婚姻家庭治疗员耐琵雅(Nancy Napier)说:「在那没有时间性的潜意识中,这个孩子[内心幼童]继续经历原来的童年环境,似乎它还在目前。当目前的处境和从前的不健全环境相连起来,这孩子不明白,现在,他(或她)住在你里面,处于一个不同的情形下。」[20]
也就是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天都是同时发生的。所以,当你三岁,或五岁时,被父母斥责了,甚至打了几下屁股,孩子时代的你,心中痛苦不已。今天三十五岁或四十五岁的你,当然能感受到这无比的伤痛,因那个被打屁股的孩子仍然活在你里面。所以你若向同事发脾气、或酗酒、或打老婆,不是「现在的你」的错,因为「孩童的你」正被虐待!
使用冥想接触它
既然这理论有如此背景和关系,心理学家们使用冥想和各种新纪元技术接触内心幼童,不会叫我们震惊。
布雷萧的名著《回家》封底介绍写著:「以冥想……确认你的内心幼童。」[21]
他也在《家庭会伤人》中表示:他们的工作坊,「透过各种冥想和心像(Imagery)来接触我们内在的孩子。」[22]
不用说,我们可以在他的书中,找到冥想的详细教导。
例如,在《回家》的「内在婴儿冥想」程序中,他这样教导说:「安静地坐在一张椅子上……闭上眼晴——留意呼吸……呼出吸入……保持你的意识,或放开它,让你感到松弛……现在你的眼皮感到沉重……现在你经历一些童年往事……第一天上学……一位和蔼的老师……现在,想像老家房子……看见可爱婴孩的你……听自己发出咕咕之声……感受一个爱你的人的出现……这成年人抱你……向你保证,不会离开你……感受回家的感觉……在你的记忆中缓步返回……返回你现在的成年生活中……」[23]
除了以冥想治疗受了创伤的婴儿之外,书中也介绍类似的冥想法分别治疗备受创伤的学步幼童、学龄前孩子、学龄孩子、甚至青春期少年。[24]
上边的指示是再典型不过的冥想 /
观想(Meditation,Visualization)!请见「积极思想/观想」的各例子;再阅读《邪魔登讲台》
的「冥想例子」;还有:「冥想——倒空头脑、先甜头、后祸害
」。我相信任何人都同意我的估定,也请所有人回避这些技术。
它是独立意志的个体
布雷萧还有一个别开生面的建议:使用自己方便的手代表自己,写信给自己的内心幼童,然后让内心幼童以那不方便的手书写回应。(也就是说:右手便利的人使用右手代表自己书写,左手代表内心幼童书写;左撇子则反过来。)[25]
首先,既然左手和右手都是同一个大脑所管制,它们不可能「对话」,因为没有一只手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个体。但若细读这些对话法,更令人毛骨悚然。
心理学博士和心理治疗员卡帕席恩(Lucia Capacchione)最擅长此道。她表示,在她的治疗案例中,时有能讲两种语言的人,或双文化的人,当内心幼童出现的时候,它使用童年时使用的母语书写,虽然这人从未学过怎样写这种文字。[26](例如,那些在美国长大,家人讲中文,自己童年也讲一些中文,但不能写中文字的土生华裔,突然使用中文书写。)除非内心幼童是另一个个体,怎么可能?
还有一点更叫人怀疑。卡帕席恩说,内心幼童「出现时,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可能有名字,可能没有……年龄也随时会转变。」[27]
如果内心幼童只是一个象征,一个理论,它的年龄可能天天改变,不足为怪。但是,名字也改变?原因何在?还有,甚至性别都可以改变?难道孩子时代的你和现在的你,性别有异?一个是男、一个是女?这更无法不叫人怀疑这内心幼童是另一个独立个体。
这个以「内心幼童」样式出现的个体是何方神圣?纯粹是人的想像力所制造的吗?此治疗法叫人精神分裂?还是。。。它是一个邪灵?
邪灵也讲论内心幼童
还有最后一件事,应该更叫基督徒不安——邪灵们也教导内心幼童的观念。
新纪元圈子中交鬼的人,让邪灵附在他们身上,使用他们的口讲话,或使用他们的手书写。那些有名气的灵媒中,有人交上一只叫拉撒烈(Lazaris)的鬼灵。它曾经这样说:「这内心幼童没有获得足够的爱」,我们需要让他(或她)获得所需要的,否则,这孩子将「倔强地拒绝长大」。结果,有些人在他们的成年人生命中,「不断将他人视作父母」,「很多人在他们的人际关系中,是寻求一个母亲,不是妻子、爱人、或朋友。」他们可能找到一个愿意扮演母亲角色的人,虽然如此,「他们终于还是会说:『无论你多努力尝试,你总不是我的母亲!』」
无论如何,他们继续「将每一个人当作自己的母亲。」除了内心幼童之外,我们里面,还有一个整天惶恐不安的「内在青少年」(Adolescent
within),他们都在影响我们成年的人生。然而,冥想可「让我们解除过去对我们今天的束缚,但你自己必须先行放弃这样的思想,让过去的事情成为过去。」[28]
为什么邪灵藉著灵媒的口讲论内心幼童的道理?而其内容和一般流行心理学没有什么两样?(见:「不健全家庭理论是新纪元」的例证)原因何在?我希望心理学家们,尤其是那些在教会里提倡原生家庭探讨,追究父母和权威怎样伤害自己的基督徒心理学家们,有一个合理的、合圣经的、值得接受的、使人信服的解释。
结论:早该把它掐死
心理学家们教导大家以冥想接触内心幼童,邪灵亦作同样教导,而且实际案例显示,内心幼童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个体。我们无法不怀疑:内心幼童是邪灵出现的一个新面目,所谓「内心幼童治疗法」不过是诱导人去交鬼。
上边提到的精神心理学家皮亚索说了一句非常精警的话:「不要培养你的『内心幼童』——把它踢出去。」[29]
事实上,书的次标题就有「掐死你的内心幼童」这几个字!!!
如果一位非基督徒,只因为他有比较先进的知识,已能分辨,基督徒反继续保留这个观念吗?若再考虑这理论和新纪元运动的问题,基督徒应该在皮亚索之先,早把内心幼童踢了出去,或者把它掐死了。
[1]
John Bradshaw,
Home Coming: Reclaiming and Championing Your Inner Child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92), chapter one.
分享於:http://blog.sina.com.cn/s/blog_c036712e0101djh2.html